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封神演義太子殷郊逃命到宰相商容的府邸,商容留殷郊在家裡好好款,但紂王得知後派殷破敗前來捉拿太子殷郊。當時殷郊太子和商容正在吃飯,殷破敗一看: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於是就要帶走殷郊,而商容也有沒辦法,畢竟王命不可啊,於是連夜寫本上奏朝廷。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太子殷郊被帶回朝歌之後,紂王降旨上書兩個大字“行刑”!可見這紂王非要致太子於死地吶!武成王黃飛虎聽說之後,立即命家將去請文武大臣到殿前議事。文武百官來到了午門之外,一看黃飛虎等著呢。大家問黃將軍叫我們什麼事兒?黃飛虎說太子殷郊已經被抓回來了,已是命在旦夕,幾位老先生們看看這個事兒怎麼辦呢?話音剛落,只見殷破敗手捧著聖旨,是紂王的親筆寫下的“行刑”二字。百官一看就炸了鍋,一齊來到大殿鳴鐘擊鼓請駕臨朝,要犯顏直諫!今天是定國本的時候(國本:一國之根本)文武百官呼啦啦一下湧進了大殿,御林軍擋都擋不住。原著在這裡用了四個字叫“眾官激變”。“定國本”這三個字在古代尤其是明朝,不是隨便用的。國本指的就是太子,“定國本”就是指定太子是誰,按照現代的說法就是指定誰是國家接班人,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這種說法了。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歷史上最有名的國本之爭發生在萬曆時期,這個萬曆皇帝他有一個皇長子朱常洛,還有一個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萬曆皇帝想立這個小兒子朱常洵,但大臣們死活就是不幹!這就是長達15年的爭國本事件。封神演義說的是商朝的事,但也用了“定國本”的說法,卻是有一點牽強。所以說作者有影射15年爭國本事件的意思,當時大臣們也鬧得非常兇,要不就集體上書要麼就集體辭職,要不就皇上一生氣就打,反正最後鬧得很僵,萬曆皇帝也沒辦法,大臣們就敢跟皇上對著幹!很抱團!但在商朝肯定是沒有的。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封神演義裡紂王殘暴地對待大臣,而且大臣一個個都還是忠心耿耿,像杜元銑、梅伯、商容、聞太師、趙啟等等,他們身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明朝大臣的影子,所以說封神演繹明著是寫紂王,但實際上裡邊有很多寫的是當時的明朝皇帝和這個大臣們之間的這種矛盾。這種君臣之間的矛盾,是封神演義比之前的那些故事新多出來的。封神演義裡的這些大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能有意識的主動自覺的敢於給紂王提意見,而這個正是明朝大臣們的特點。所以說一代之文學反映了一代之風氣,這個封神演義實際上反映的是明朝風氣。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文武百官鳴鐘擊鼓驚動了紂王,他問妲己這麼辦呢?妲己說您先傳一道聖旨,說這個事兒重大明天再商議,然後暗傳一道聖旨讓殷破敗趕緊把這倆孩子殺了。文武百官一聽明天再說那也無可奈何呀,議論紛紛有的走了有的還在大殿上等著,看有什麼變化。誰知道紂王又傳一道聖旨,法場上劊子手已經要開刀斬殺太子了。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這時有兩位仙人駕雲來到了朝歌上空,這兩個人一個就是太華山雲霄洞的赤精子,還有一個九仙山桃源洞的廣成子,這兩個人忽然被一股怨氣衝了腳下雲光,於是往下一看:誒!這個是紂王要殺兒子,但殷郊紅氣沖霄,命不該絕,怎麼辦呢?我算定殷郊以後必是姜子牙的帳下名將,咱們是無處不慈悲啊,何不救他一命?廣成子赤精子兩個人一合計,於是念起咒語招來了黃巾力士,把這殷郊殷洪二人抓回到本山聽用。平地上颳起大風,殷郊、殷洪不見了,監斬官殷破敗手足無措,沒辦法趕緊回去向紂王說狂風把兩個孩子跑了,回稟陛下定奪,紂王一看沉吟不語,奇哉奇哉心下猶豫未決。

封神演義:紂王惹怒“眾官激變”,實際上作者暗指的是明朝皇帝

宰相商容從家裡啟程趕到朝歌,一進城就看這邊鬧的嚷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勒住馬頭一問才知道這法場上出了事兒了,殷郊殷洪被狂風颳跑了。商容趕緊進入午門,看到了比干一行人,商容說我已經準備了一份本章,我要當庭上奏!這一上奏只落得一個忠心耿耿的老臣是血金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