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吊腳樓,土家語稱“咧嘎”(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它廣泛分佈於土家聚居的各個區域,是恩施州利川市土家族有代表性的民居之一,作為土家人生活方式和居住形態的客觀載體,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古色古香,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鄂西地區西南邊陲。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康熙三十三年,清政府下詔(中國第一次大移民)將湖南、湖北、廣東大舉移民,先有康家祖先攜帶妻子來本地入籍,發跡後在此修築卡門,蔡家、黃家、吳家、賀家也來當地編入保甲,享受當時朝庭在獎勵墾荒者賦稅政策的額外優惠,墾荒地畝給為永業,規定5年起才徵稅,並對滋生人口,永不加賦的政策。據考證由於當地長期的土司統治,講究等級觀念,早先土司嚴禁土族蓋瓦,只許蓋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許蓋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後才興蓋瓦。因此吊腳樓一度成為土家農民財富和地位的象徵,素有“住上吊腳樓,賽過封王侯”的說法。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歷史從遠古走來,波濤洶湧,滄海桑田,一個養在深閨的吊腳樓被保留了下來。隨著避署新秀蘇馬蕩的飛速發展,為助力“謀道重行、美美與共”響譽全國。把蘇馬蕩打造成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國際知名的旅遊康養小鎮,家園在行動,為保留這一寶貴的土家文化遺產,對此閣不改變原貌的基礎上,作了防蛀防潮、加固排險的修繕。“松濤閣”一個蘇馬蕩旅遊地理的新標識,已成為廣泛共識。

松濤閣藏身於四季藍灣內,閣本身就古香古色,保留著土家吊腳樓的原有面貌,走上閣樓,彷彿就像是一場穿越之旅,它帶我們穿越到那原始的土家風土人文之境。周圍挺直的松樹、杉樹和其他樹木的枝葉蔓延開來,圍在閣樓周圍,走入其中就如走進一片林海之間,那時不時的鳥鳴之聲,打破了這清幽的畫面。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雖說蟲鳴鳥啼的聲音破壞了清淨的環境,可是正是因為它們的參與,這裡的一起才顯得那麼難得。置身蘇馬蕩繁華之地,卻堅守著這一方原本面貌和特色。細想你有多久沒聽過清晨的鳥鳴,有多久沒有享受過傍晚的蟲鳴了?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松濤閣的外邊是一個涼亭,一個普通而又不尋常的涼亭,清風拂人醉,明月照涼亭,在此歇涼,縱享清風明月帶來的慰藉,站在廊前,遠可觀蘇馬蕩那叢林間矗立而出的樓市奇蹟,近可細看亭外綠樹黃葉。此涼亭與松濤閣相互照應和相互扶持,相攜而來帶給來此之人雖身處熱鬧小區,心卻置於林間雅閣之中的感受。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松濤閣序:蘇馬蕩隱匿著一座古老的土家吊腳樓

不管春夏秋冬,這裡的閣樓都在,這裡的涼亭都在,不管天晴下雨,這裡的風景依舊。明年來蘇馬蕩後,來松濤閣坐坐吧!到時也感受一下賭書潑茶的樂趣,也嘗試一下古人琴棋書畫的雅韻吧!縱使你說只是尋常的人過著尋常的日子,沒有那般詩情雅緻,那就來看看這古老的吊腳樓吧!


內容來源|醉美蘇馬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