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麼一放假回家就和父母吵架?

在學校裡感覺非常自由自在,和老師同學們相處起來也沒什麼不開心的地方。上學上久了,有時候非常想回家,然而實際上每次回到家,就容易和父母發生衝突矛盾。他們老喜歡說一些大大小小的道理,也會經常因為一些事情的觀念不同而發生衝突……

這應該是很多大學生的生活寫照吧,你們覺得發生這種情況的核心原因是什麼呢?

一起來看看問達社區的同學是怎麼說的吧~

大學生為什麼一放假回家就和父母吵架?

By:啊哼哈嘿 • 南京郵電大學——————

首先,你與你的學校朋友能夠和睦相處,不拌嘴,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你們並沒有進行深交,互相是熟悉的陌生人。你們呢?之間沒有必要的金錢矛盾,觀點矛盾,情感矛盾,互相都是維持著普通朋友之間的鴻溝,井水不犯河水的,誰沒事去挑誰的刺呢?所以說,不拌嘴,很正常,當然也不排除你們真的相處的很和諧。

與父母的相處之道我也是才摸通各種曲折,之前我也是與父母話不投機半句多,父母看我大了,也不好說什麼,所以仨人之間的溝通就更少了。

我宿舍一共五個人,我感覺我們五個人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各不相同,都很有意思!

1.很年輕的小夥,十六歲就進入大學了,看得出來,他很懂事,心智成熟的很早,在大多數同齡人甚至大些的人都還在和父母相互拌嘴掐架的時候,他是我們之間最特殊的一個,他做什麼事都要考慮到他的父母和他沒有考上大學的哥哥。總之,他就是父母嘴中別人家的孩子,儼然就是家中頂樑柱的存在。

2.富二代一小夥,單親家庭,父親病逝。他和他的哥哥就是家中主持事物的人,基本上每隔幾天就要給媽媽打個電話。方言,我們聽不懂,但是可以聽的出來,他們之間相處的就像老朋友,他說,他們家從小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西式化的。看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倒是都挺羨慕的。

3.剩下的三個人呢?就是普遍存在的了,經常與父母拌嘴的了。一個少數民族的,比較怕父母,這個我們深有感觸,打是真的打,罵是真的罵,說停生活費立馬就停,這個我們沒辦法,遇到這樣的父母,估計除了有自我養活的技能,否則之前沒戲。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就是家境很普通的。我們呢?也經常和父母鬧彆扭,我的方法是,我一般都是很順著父母,但是真的鬧掰之後,我會打冷戰很久很久,但是還是我先結束冷戰;另外一個,那是說吵架就吵架,一言不合就鬧翻,但是和好也快,一沒錢就要打電話叫爸爸媽媽了,他們互相貌似也是很享受這個。

但是,現在隨著我們的年齡越來越大,性情越來愈穩定,現在基本上什麼事情都能夠與父母好好談了,基本上沒有再發生吵架拌嘴打冷戰的情況了,因為我們現在都是一年回不了家幾次的人,哪裡還會去和父母吵架呢?

大學生為什麼一放假回家就和父母吵架?

By:頂尖老司機 • 西北工業大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爭執已經成為了最日常的相處,父母生活的圈子和我們的越來越不同,有時候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為我們思考,而忽略了我們自身的因素。

在成為老司機以前我也是個問題少女,經常和家長髮生矛盾,現在大四已經能夠和家長心平氣和的溝通,而且漸漸理解了曾經家長的很多憂慮,曾經我們以為父母是無堅不摧的,認識“神”實際只是“人”的過程永遠是痛苦的,畢竟你要我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對象拉下神壇,並且進行否定。

等到你不再跟父母吵架時候,很大程度也是因為你已經理解了生活的難處,經歷了辛酸後自然可以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談談人生說說理想,有時候我們欠缺的就是一點耐心和理解,家長的過於在意容易滋生出焦慮,而我們有時候又容易對最親近的人失去最基本的傾聽。

實際上,也許是因為太過熟悉,有時候父母看到的是你的缺點,因為他們知道你是怎樣的人,但是他們不知道成長後的你是怎樣的人,注視一個小人兒近二十年,卻發現越來越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可能父母本身也是很失落的。而同學、老師、朋友,始終不會真正意義上了解你,他們只知道一部分,而並非全部。

或許你應該這樣問,你是否瞭解自己的父母?你是否知道他們討厭以及喜好的事物,最簡單的問題——你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菜,什麼水果,什麼書籍?

最後,我們已經進入大學的同時意味著父母已經開始變老,不再像過去一樣精明能幹,他們開始不再能理解新鮮事物,而我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歸根到底,最終這些不理解和不安都會被愛化解,也許多一點點時間,多一點點溫柔,你會發現父母變成了過去需要哄勸的你,想想他們曾經的教導,和平相處還會很難嗎?

大學生為什麼一放假回家就和父母吵架?

By:睿Ryan • 山東大學——————

你在學校的時候,同學老師肯定不會過多幹涉你的選擇,你的喜好,那些喜歡干涉和強行輸入價值觀的人,早就被標成直男癌直女癌什麼的被踢出圈子了,所以身邊的人如果過度介入你的生活和思想,你也會分分鐘想吵起來的,這些就不展開說了。

但是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不一樣,你一出生就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所以他們從中做出了妥協,然後也習慣了,也就是說,作為孩子我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生活裡,他們必然會覺得安排你的事是生活的一部分,隨著你不斷長大產生了自我意識之後你會抗拒這種事情,這中間的過程就不說了,就那麼回事。

至於為什麼你跟父母容易吵,最主要的是,生活了這麼多年,能解決的都解決了,遺留的都是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無法改變的點,很多時候都不是啥大事。這估計是人生裡最後的一個斷奶期了,刨去感情感受什麼的,剩下的就只是獨立這麼一個問題了,在沒有自己養活自己變成一個獨立的人之前,這些問題解決不了。

多說一句大部分父母的底線要求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大成人,這個成人很關鍵,思維獨立經濟吃緊這肯定不是成人的定義,獨立生存才是關鍵,在這之前忍忍吧,畢竟天底下沒有隻享受權利不交稅的地方。

不過有時候也覺得挺難受的,隨著自己越來越大,父母漸漸不再要求我們改變,慢慢地也不再嘮叨,只會各種叮囑注意身體這樣的小事。回家的機會、時間也越來越少,每次回家媽媽都會寬容我好多,再也沒有以前那種碰撞了。我反倒是覺得難受了……

大學生為什麼一放假回家就和父母吵架?

By:半個瓶子 • 西南大學——————

很多人一回到家就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不論年齡多大,可能都是如此。為什麼呢,他們也說自己在學校不這樣的啊,很勤快的,很知書達理的,可是一回家卻變了個樣。父母老說其實你在學校和家裡一個樣子,只是學校的人不想給你指出來你的那些蠢動作,而且由於怕撕破臉彼此之間也不好互相拆臺,而家裡的人就不一樣了啊,家裡的人會告訴你人生道理,會告訴你哪些對哪些錯,你一個不適應,一個覺得同樣的問題外面的人都不說家裡的人還說你當然就不服氣,就炸毛了啊,然後和家長義正言辭的反駁一番,然後理所當然的這種一板一眼兒就順理成章發展成了唇槍舌劍充滿了硝煙和戰火,誠然,這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多的,其實我們在外面和在家裡潛意識的表達動作中本來就有一定的區別。

因為什麼,我們知道,在家裡無論謹小慎微,無論有太多的爭吵,父母永遠還是把你當掌上明珠一般呵護,而社會上就不一樣了,你一旦撒潑,可能一不小心你便會被社會踢出局去,是的,當犯錯沒有懲罰頂多只是一頓爭吵時,許多人可能就會因為在家裡犯錯誤的低成本潛意識裡不像在社會上那麼去規避錯誤了。

另外,人們對親人的期望往往會較對社會上的人高,認為親人之間應該無條件對對方好,對對方包容,因此親人一旦有了一點兒不好的表現,人可能就更容易炸毛。

但是歸根結底,孝道要守,不論如何,在家裡還是應該做一個小棉襖的,在外面都能忍受的事情在家裡憑什麼就不能了啊?

【來自:申請方—問達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