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戰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戰國民黨五大戰區的劃分

1937年8月20日,國民黨制定對日作戰方針,同時對各部隊防區及任務做了一定的限定。

為什麼抗戰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戰國民黨五大戰區的劃分

軍事委員會

委員長:蔣中正;參謀總長:程潛;副參謀總長:白崇禧

第一戰區

戰區長官:蔣中正(兼)

第1集團軍(宋哲元),第2集團軍 (劉峙),第14集團軍(衛立煌)

作戰區域:平漢、津浦兩鐵路線,共26個師又6個旅。

評:第一戰區是宋哲元的地盤,77事變後,此時日軍正由北向南進攻,前線主力宋哲元是西北軍,劉峙是中央軍。衛立煌是中央軍,蔣介石當總司令方便指揮。

為什麼抗戰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戰國民黨五大戰區的劃分

第二戰區

戰區長官:閻錫山

第6集團軍 ( 楊愛源),第7集團軍(傅作義),預備軍( 閻錫山兼)

作戰區域:轄區:晉、察、綏,共13個師又16個旅。

評:二戰區閻錫山坐鎮大本營,手下又是嫡系部隊,所以二戰區打的比較激烈。

為什麼抗戰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戰國民黨五大戰區的劃分

第三戰區

戰區長官:馮玉祥

第8集團軍(張發奎),第9集團軍(張治中),第10集團軍( 劉建緒),第15集團軍( 陳誠)

作戰區域::江、浙,共18個師又7個旅

評:三戰區是蔣介石的大本營,讓馮玉祥出任戰區司令,根本就合理,馮玉祥根本就指揮不動老蔣的嫡系,這為淞滬會戰失敗埋下了大的隱患。蔣介石生怕馮玉祥東山再走,不肯把馮放到第一戰區

為什麼抗戰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戰國民黨五大戰區的劃分

第四戰區

戰區長官:何應欽

第4集團軍(蔣鼎文),第12集團軍 (餘漢謀)

作戰區域:閩、粵,共13個師又3個旅

評:四戰區是餘漢謀的地盤,何應欽出任四戰區司令,讓何應欽遠離了中央嫡系,何應欽指揮蔣鼎文不成問題,根本指揮不動餘漢謀。

為什麼抗戰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戰國民黨五大戰區的劃分

第五戰區

戰區長官:李宗仁

第3集團軍 (韓復榘),第5集團軍(顧祝同)

作戰區域:魯,共18個 師又1個旅

評:五戰區是韓復榘的地盤,李宗仁是桂系老大,根本指揮不動韓復榘與顧祝同。第5集團軍是東北軍。

直屬部隊

第1預備隊(李宗仁),第2預備隊( 劉湘),第3預備隊(龍雲)第4預備隊(何成濬)

第17集團軍(馬鴻逵),第18集團軍(朱德),騎兵第2軍(何柱國)

注:四個預備隊是桂軍,川軍,滇軍,鄂軍,西北馬家軍組成 17集團軍,紅軍改編為第18集團軍,而騎2軍是東北軍。

空軍

前敵總指揮 周至柔

編制:共九個大隊,各式飛機305架

海軍

總司令 陳紹寬

編制:各種艦艇共66艘,總排水量五萬九千餘噸

一戰區從77事變後就沒有組織起大規模的會戰,二戰區閻錫山的太原會戰,三戰區的淞滬會戰,四戰區也無大的會戰,五戰區槍斃韓復榘後就有了臺兒莊大捷。

國民黨軍隊不是不能打,就是不夠團結,劃個戰區都是各種算計,最後真是便宜了小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