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不管有錢沒錢,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有了一定的理財意識。

不論年紀大小,從事何種工作,都想通過理財獲取一定的收益。

那麼是否看到不錯的理財產品時,所有人都適合投入呢?又應該從哪幾個維度去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投資呢?

其實最基本的有4個維度需要考慮,分別是:年齡層次,可投資金,投資週期,風險承受能力。

■ 年齡層次

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年齡大小來評估一個人能夠投資的情況。


工薪階層,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年紀較小的年輕人,風險承受能力強。比如20多歲的人,其年紀小,後續賺錢能力強,且大概率自身實力不斷增長,收入不斷增長,其抵抗風險能力就會相應較強,相應可以投資風險係數較高的產品。

從後續賺錢能力來看,即使年輕人看錯了產品,投資失誤,也能在後續的日子裡,通過自身努力,把錢賺回來。

年紀較大的人,風險承受能力低。比如中老年人,就不適合投資較高風險係數的產品。

年齡擺在那邊,自己後續賺錢能力不斷降低,甚至可能通過養老金過日子,一旦投資失誤,失去的可能是自己養老的錢。

這種情況下,投資銀行存款,定期理財,國債等穩健型低風險型產品為主。

■ 可投資金

選擇投資產品前還需要考慮的一點是,你手上究竟有多少閒錢可以投資。

例如手中只有少部分閒錢,希望投資週期短,靈活性高的,就只能投資寶寶類產品,做到隨投隨取。

若手中的可投資金數額較大,例如專業的投資人,可投資額度在幾百萬甚至更多的,則能夠選擇的餘地就會較大。

可投資金數額較大的人就不會去選擇寶寶類產品,除非想獲得短期收益獲取靈活性的,否則投資私募股權類,在一定週期後獲取更高收益的可能性較大一些。

在可投資資金這一點上面,有自有資金,也會有人在股市大熱的時候選擇利用槓桿介入,此時就得評估自身實力了,資金實力,投資判斷力,抗風險能力等。

畢竟利用槓桿投資,等到退潮之後,就知道究竟是誰在裸泳了。

■ 投資週期

在投資前你還需要考慮到你這筆做投資的錢,什麼時候會用到。

例如你想拿10萬塊做投資,而這筆錢是你在半年或者1年之後,想用於買車的錢。

你又想通過短期的理財或者投資賺一筆,以便買更好的車,為了這個想法就盲目進入股市,以求博得更高收益,這時候的投資行為就是盲目的。

萬一半年後股市暴跌,錢被套在股市中,就要抓瞎了。


工薪階層,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短期投資不適用於太高風險的投入,萬一虧錢了,到時候很可能血本無歸。

因此,一個根據投資週期判斷應該投資何種風險係數產品的依據就是:投資週期短的,選擇風險係數低的產品,投資週期長的,可以選擇風險係數高的產品。

投資週期的長短,完全取決於你自身何時用到這筆錢。

時間可以平滑風險,從極值考慮,1年時間內很可能都是熊市,而時間拉長到10年,經歷牛熊市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相應的風險性也會降低。

■ 風險承受能力

不論作何種理財投資,開始之前都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是,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有些人虧損5%就會寢食難安,而有些人虧損了50%依舊是沒有任何感覺。

一個相對保守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應該選擇風險係數相對較低的產品,例如投資債券型貨幣型基金。

一個相對進取的積極的投資,就能可以選擇風險係數相對較高的產品,例如股票型基金,甚至是創業板的產品。

投資的時候,並不是將所有資金投入到單一產品中,而是可以選擇多種基金複合投資。

例如在投資週期較長時,一個相對保守的人,就可以選擇7成股票,並且配合3成債券,其中股票基金選擇穩健的價值型基金為主。


工薪階層,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如果一個進取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8成甚至9成的資金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可以選擇波動性較大,成長性較好,甚至是創業板指數基金等。

這點的選擇上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

一個好的投資者一定是理性的,在評估各方面情況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渠道進行投資,以期獲得最高效的回報。

工薪階層,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具體實施

工薪階層,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第一步:堅持記賬

大多數人都是知道要記賬,眼下記賬的方式也很多,小本子、手機、電腦等等都可以,操作簡單。據調查瞭解到,堅持記賬的並不多,很多人一週或者幾個月內便放棄。個人理財的第一步便是記賬,記賬讓你知道現金流向哪裡,收入和支出情況,主要花費在哪裡,淨資產有多少。如果缺乏對個人資產瞭解,怎麼做好個人投資理財規劃呢?

第二步:控制消費

受社會氛圍影響,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錢都花在無意義的消費上,成為“月光族”,許多人甚至以此為榮。殊不知,既浪費了錢,也耽誤自己的前途。記賬控制消費是最有效的途徑,通過賬單觀察自己的消費習慣,反思哪些錢不該花,哪些錢又可以少花。還可定下開支預算,嚴格執行,將月工資省下一部分儲蓄起來。

第三步:投資理財

為什麼在很短的時間,差距可以大到好幾萬呢?原因很簡單,當你把所有的錢拿去消費時,其他人將這筆錢拿出投資,讓“錢生錢”,錢會以更快速度聚集,此消彼漲,自然差距就會大了。所以說光存錢還不行,還得投資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