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相信大家在看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黃口小兒這個詞,黃口小兒又是指的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現在我們一般將剛出生的小孩子叫做小寶寶、Baby等暱稱,在中國古代小孩剛出生時叫嬰兒,在週歲之前稱襁褓;當小孩長到2歲到3歲時被稱做孩提;在這裡大家要注意一下: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稱“齠年”。十歲以下的孩子被稱作黃口,影視劇中經常提到的黃口小兒就是指無知的年輕人,用以譏諷他人年幼無知。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當女孩的年齡在10歲到20歲之間又會有不同的稱呼,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女子24歲稱花信年華,出嫁女子稱梅之年。

13歲到15歲稱做舞勺之年,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歲期間學習勺舞,所以稱為舞勺之年;15歲到20歲稱作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也是成童的代名詞。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子20歲時被稱作弱冠,古代男子20歲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如今也是多用於代指20歲左右的青少年,注意:弱冠不能用於女子。

30歲又稱而立之年,自古就有男人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麼呢?三十而立需要立人、立身、立業、立家。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40歲又稱不惑之年,人到中年,必然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那到底明白了什麼呢?對內,家庭的責任;對外,社會的挑戰;對自己,壓力即為動力。

50歲又稱知命之年,俗稱“五十而知天命”,當你的年齡到了50歲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也已經有了清晰的人生定位,去儘自己所能承擔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60歲又稱花甲、耳順之年,人到了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到了六十歲也就看透了人生、看透了名利、甚至可以看透生命。

70歲又稱古稀之年,古代人可以活到70歲已經可以稱得上高壽了,所以才會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人活到了70歲應該有一個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的放鬆心態。去盡情地享受老年生活。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80歲又稱杖朝之年,按照周朝禮制允許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撐著柺杖入朝.所以八十歲也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又稱耄耄之年, 耄耋:泛指晚年,也指人的高壽。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耋指八九十歲。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100歲樂期頤。男子100歲便被稱為樂期頤,因此男子百歲時也叫期頤之壽。期頤的意思就是百年,取其長壽之意。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你知道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