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同課異構”亮點在哪兒?

今天的“同課異構”亮點在哪兒?​今天在花園中心校,王佔彪和高書平兩位老師,在不同的班級,同上一節課——《皇帝的新裝》,亮點不少。

1.切入點新而妙

@王佔彪:抓住一個“騙”字,由此引出不同人物的活動軌跡,揭示作品主旨;

@高書平:以“新裝”為“人性照妖鏡”,照出人性美醜。

2.迴歸閱讀教學本色

@王佔彪:把聽說讀寫有機結合,佔盡傳統語文教學之風流。

點評:有些語文教師,課堂上充斥讓人眼花繚亂的形式和手段,一會兒放音樂,一會兒放視頻,一會兒讓學生分組討論,一會兒讓學生登臺表演……教師上竄下跳忙得不亦樂乎,卻看不到語文的內容。王老師返璞歸真,立足“家常課”,上出語文本色,佔盡傳統語文教學之風流。其實,我們的老祖宗什麼設備都沒有,也沒有那麼多理念和形式,他們不是照樣為我們傳承了燦爛而厚重的中華文化嗎?

@高書平:重視語言教學,營造閱讀氛圍,讓學生靜下心來,通過深閱讀,發掘語言背後的信息,充分綻放語文教學魅力。例如學生讀書時,他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靜下心來,效果不錯。又如他抓住老大臣“把眼睛睜得特別大”“老大臣眼睛越睜越大”“老大臣一邊說,一邊從他的眼鏡裡仔細地看”等神態細節描寫進行追問,讓學生明白,開始時老大臣極力想看見卻什麼也看不見,後來他明知什麼也看不見卻裝腔作勢證明自己能看得見。

點評:一堂語文課,出一個亮點,已是難能可貴了。《皇帝的新裝》是名篇,文中許多情節人們早已耳熟能詳,能挖掘的信息也被挖掘差不多了,哪有那麼多亮點可出啊!高老師仍能教出亮點,實為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