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看“牧馬城市”如何“雲”上跑“碼”

央廣網呼和浩特11月21日消息(記者梁爽)內蒙古,不只有草原。藍天白雲下除了有馬兒跑,還有數碼在“雲”上跑。從“牧馬城市”到“數碼雲都”,創新發展賦予“雲上北疆”新的發展動力。

在距離呼和浩特城區30公里外的和林格爾新區,就是一個重新定義草原城市的地方。這裡有全國最大的雲計算園區,擁有三分之二的國際出口帶寬,是亞太最大的數據交換中心。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還承擔了西北地區的信息保障任務,496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未來將實現數字信息全覆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龍頭企業紛紛在這裡佈局。

改革開放40年來,作為第一個進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範圍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轉變發展思路,把培育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作為傳統產業轉型、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的主攻方向。2017年2月24日,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由此誕生,吹響了內蒙古“二次創業”的號角。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和建設,我國正北方這個重要的經濟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引領區已初顯規模。


「創新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看“牧馬城市”如何“雲”上跑“碼”


 2017年2月24日,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揭牌成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供圖)

 “縣級園區”變身“中國雲谷”

“大數據產業和雲計算產業是現在我們招商項目中的一大塊。”一年多來,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招商服務組負責人王獻一直在到處奔波,就在這次採訪前,王獻剛飛去印度尼西亞,在雅加達呼和浩特市的經貿推介會上介紹了新區情況。他說,11個人的工作小組,同事之間很少有碰面的機會,每個人都在忙著“走出去引進來”。

“原來這裡是呼和浩特的一個縣級服務業園區,本身有大數據產業基礎。”王獻口中的“產業基礎”提的顯然有些謙虛。

早在2011年11月底,投資額超過百億元的中國電信雲計算產業園落戶呼和浩特,至此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通信運營商數據中心齊聚草原青城,總投資446億元的中國最大互聯數據中心落地建設,“中國雲谷”蓬勃而生。

60棟機樓,20多棟配套建築,可容納超過15萬機架,具有368萬臺服務器以上的雲計算能力,沒有人會想到,全國最大的雲計算中心就在草原深處。


「創新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看“牧馬城市”如何“雲”上跑“碼”


新區內百萬臺服務器以上的雲計算能力,為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大數據保障。(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供圖)

“牧馬城市”本就“高、冷”,是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好苗子”。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分公司副總經理田立華告訴記者,內蒙古空氣冷涼乾燥,有利於數據中心的散熱,同時作為能源大省,火電、風電和太陽能能源儲備良好,這對於高耗能企業來說有很大吸引力。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內蒙古解鎖“中國雲谷”的有力砝碼,“未來數字化資產也會是一種資源,將會成為招商的一個優勢條件。”王獻說,目前需要搭建大數據平臺,然後拓展行業的應用,通過模式的創新帶動更多應用場景的創新開拓。

印象中的“牧馬城市”就這樣依託自身優勢“牽手”大數據,開始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之路。


「創新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看“牧馬城市”如何“雲”上跑“碼”


經過一年多籌備和建設,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初具規模。(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供圖)

 “牧馬城市”也能“雲”上跑“碼”

草原生態產業大數據平臺、食品藥品監督大數據實時監測系統平臺、智慧牧場、每秒超萬次身份證人臉識別技術、中蒙俄邊境貿易上的智慧口岸......當大數據賦能傳統產業,“牧馬城市”也能實現“雲”上跑“碼”。

在新區,這裡先後引進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搜狗、蘇寧易購等11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相繼入住,共註冊雲計算、大數據科技企業390餘家,大數據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要讓數據熱起來,解決應用問題。”王獻說,新區成立前,招商引資的核心競爭力是電價,0.26元/度的電價優惠,企業可大規模用電可實現多邊交易直供價格。但現在要完成從單純的電力優勢向大數據存儲和應用的轉變,這需要產業發展基礎能力的提升,而大數據的平臺的應用將會做好保障。


「創新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看“牧馬城市”如何“雲”上跑“碼”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招商服務組負責人王獻向央廣網記者介紹新區招商情況。(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

作為內蒙古“當家”產業,蒙牛和伊利從大數據應用中得到了實惠。今年6月,蒙牛集團全球電商大數據應用平臺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啟動運營,依託和林格爾新區強大的雲計算支撐,實現大數據在數字化營銷環節的深度應用,更好地讀懂消費者,按照數據分析來調整產品供給。數據顯示,1-5月營業額同比增長108.3%,用戶數增加30%,復購率增加45%,預計全年實現營業額30億元。

同時,伊利集團也利用大數據建立起完善的產品追溯程序,這些數據的共享和流通使得企業和消費者都能實時、清晰的掌握產品品質情況,消費者喝上放心奶,也為企業打上“金字”招牌。

此外,大數據的應用更是讓生態環境得到了實惠,百年礦山再披綠衣。扎賚諾爾露天礦歷經百年開採,植被破壞嚴重,在當地有“火焰山”之稱。研究人員通過取樣勘探,將結果上傳到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然後參照實驗結果,由大數據平臺生成修復方案,最終破譯了露天礦環境綜合治理的密碼。

 “雲上北疆”已在路上

到新區之前,王獻一直在呼和浩特市發改委工作,主要負責產業發展協調,而現在需要專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他說,現在站位更高了,眼光也更長遠了,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如何給傳統產業賦能,如何填補自治區空白產業,都是他關注的重點。

不僅王獻工作內容發生了改變,內蒙古也在把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產業作為全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而和林格爾新區已經成為智慧城市落地內蒙古的第一抓手。

記者在園區內看到,一排排頗具特色的樓房將數聚小鎮勾勒出雛形,還有教育、金融等各類小鎮也在建設中。王獻介紹,整個新區的思路是產城融合,以產業發展為帶動,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相融合的草原新城。產業發展需要人,城市的發展更需要人,所以現在更急迫的還是趕緊把產業發展和人才發展的基礎條件完善起來。


「創新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看“牧馬城市”如何“雲”上跑“碼”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前後對比圖。(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供圖)

“創新發展的關鍵還在於新區對於整個自治區發展要有示範性,而且是可複製可推廣。”王獻告訴記者,新區目前正在加快推動工業企業“登雲”,目的是助力自治區能源、電力、化工、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級。

目前,新區已與北京東方國信、阿里雲、中科曙光、航天雲網、內蒙立信等工業互聯網知名企業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北京東方國信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已正式落戶新區。從政府、設備運行企業、設備服務商、節能服務商等多維視角,全面展現內蒙古應用工業互聯網設備雲情況,為政府、行業、企業經濟發展決策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

如今,在走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內,一處處正在建造的高樓,一塊塊規劃好的展板,無不顯示著一處經濟發展高地即將開啟征程。寫有“中國雲谷”四個大字的石碑靜靜地佇立在和林格爾新區大門外,見證著一年來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的崛起。

“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知識不夠了。”王獻笑稱,還好身邊有很多年輕人,給了他很多支持。他相信,隨著新區不斷把生產、生活的服務設施配套完善,還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