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谷歌出來的人,為什麼領導力那麼強?

從更大、更可怕的計算科學問題著眼,這就是谷歌的競爭優勢。

回想當年,大家都需要網絡搜索工具,或者很快需要,一夜之間,谷歌變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因為它推出最棒的搜索引擎,滿足了幾十億人需求。從此之後,谷歌光速成長,2011年有一本書介紹谷歌,書名叫做《谷歌會怎麼做》,封面上還寫了這樣一句話:“世界歷史上成長最快的企業”。

2003年,就在谷歌上市前一年,它只有800名員工。到了IPO時,居然增長到2200人。2008年,谷歌迎來10歲生日,員工20000人。現在谷歌已經成立20年,員工數量達到70000,全都歸入Alphabet保護傘下,它是谷歌的母公司,2015年成立的。

從谷歌出來的人,為什麼領導力那麼強?

有這麼多員工當然需要很多領導者。不是所有領導都能勝任,他們要在瞬息萬變、業務廣闊的環境中工作。谷歌有一些古怪的招聘流程(現在被許多企業抄襲),引起大家的關注。然而谷歌的成功依賴於一點:發現才華橫溢的員工,將他們變成精英管理者,確保公司在2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成為統治者,鞏固統治力。20年與互聯網的年齡幾乎差不多。

今天,在硅谷,谷歌人才流向各處。一些谷歌老兵離開之後,跑去運營大型網絡公司,比如Marissa Mayer去了雅虎,Tim Armstrong去了AOL/Oath,還有一些人創業成功,比如Pinterest的Ben Silbermann、Twitter的Evan Williams、Instagram的Kevin Systrom。Facebook COO桑德伯格、Dropbox COO Dennis Woodside、Asana總裁Justin Rosenstein和Taskrabbit CEO Stacy Brown-Philpot之前都在谷歌工作過。

客戶調查軟件開發商Qualtrics的聯合創始人Jared Smith說:“這些人在谷歌鍍過金,他們站到現在的位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本身就是自己口中所說的群體之一,2004年至2010年Jared Smith在谷歌工作。Jared Smith還說:“谷歌的DNA非常特殊,他們繼承下來。”

谷歌是怎樣訓練領導者的?在早期階段又是怎樣訓練的?後一點尤其重要。圍繞這個問題,我與Smith及其它谷歌前員工交流,問他們在Larry Page、Sergey Brin 和Eric Schmidt的領導下學到了什麼,問他們谷歌有著怎樣特殊的文化和行事方法,正是這些幫助他們成長為出色的領導者。

大處著眼,更大一些,要真正大

許多企業倡導“少承諾,多兌現”,谷歌推崇的理念完全相反。在谷歌,如果要求“多兌現”,意味著你設定的目標不夠高。人力資源創業公司Humu的聯合創始人Wayne Crosby說,自上而下傳達的命令往往野心勃勃,從一定程度上說是為失敗而設的。當管理者處理OKR(目標和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時也推崇這樣的理念,OKR是一套目標設定和績效追蹤方法,源自英特爾,現在被谷歌接受。Crosby說:“如果你的目標極高,即使只達到70%,也會獲得巨大成功,對於谷歌來說,擁有Moonshots(射月計劃)相當重要。”

Woodside說:“谷歌是一個例外,它總是長遠著眼,注視遙遠的事,我們深信這些東西未來會變成現實,它從現在開始就已經行動起來,追求遠大目標。”Woodside回憶說,2003年他加入谷歌,擔任業務運營總監,沒多久就與Page會談。當時兩人討論了谷歌的新興市場戰略,Woodside列出20個國家,他認為谷歌應該進入這些國家。“我記得當時拉里這樣對我說:‘你知不知道有190多個國家的人使用谷歌搜索?’”Page鼓勵他將國家數字增加一倍。

Brown-Philpot加入谷歌的時間與Woodside差不多,在那裡工作9年。Brown-Philpot說:“在谷歌,應該將事情做得更好,要好10%;要力求獲得10倍收益,看起來甚至不可能。”所謂的“10倍思維”,就是要忽視漸進收益,專注於數量級進步。這是谷歌的另一個信條。

為了達到更高的目標,谷歌儘可能給予員工更多資金和人力支持。Crosby說:“如果你碰巧在很有戰略價值的團隊中工作,資源幾乎是無限的。”Smith說,Schmidt總是鼓勵管理人員挑戰最難的事,不要想辦法繞開它。他認為谷歌傳達的信息很準確:“不論你做什麼,要從更大、更可怕的計算科學問題著眼,因為那就是谷歌的競爭優勢。”

想成為領導者 你必須具備激勵員工的能力

在最初10年的大多時間裡,雖然公司員工增加到幾千人,然後衝到幾萬人,但是谷歌依然堅持使用非同尋常、平緩的企業架構,按照職位功能而非業務部的方式組織。2011年Page重回CEO寶座,增加一些更傳統的管理元素,但是谷歌基本上仍然保持很高程度的功能交叉性。在實踐過程中,就是說員工如果想將某件事做完,要從公司很遠的部分尋求幫助,不能只是下命令,一級一級向下傳達。

這樣能提高溝通效率。Smith說:“員工不為你工作,但是你要依賴他們完成自己的任務,怎麼辦?你必須與他們溝通。一切都是知識性討論。”Margo Georgiadis之前是谷歌美國總裁,現在是Ancestry公司CEO,他說:“凡是成功的領導,都是鼓勵人的領導。”她說,讓管理者鼓舞員工,不要只是一味聽從命令,這樣能變得更謙遜。她說:“這種文化不是明星文化,是高度協作的文化,鼓舞人心的領導者像網絡一樣聯繫在一起,不是獨立的。”

在谷歌,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是明星,那會被嚇一跳的,因為谷歌天才太多,水平太高。Smith說:“作為管理人員,我學到重要的第一課:有些員工在評論中哭訴,說自己有失敗感,覺得自己太普通,經歷的事情是之前未曾經歷的,我們必須幫他們化解。”

自己的語言

谷歌會引入一些古怪的詞彙,比如Moonshot和10Xer,這樣的話一般只有創業公司才用。這種文化屬於工程師終極文化,Page和Schmidt認為語言有著強大力量,可以鼓舞員工跨越龐大組織,完成大使命。Woodside說:“拉里擅長提煉真正偉大的構想,將它變成簡單、鼓舞人心的標語。”

Page總是自覺尋找一些處在技術可行邊緣的新目標,即使是外行也能懂,例如,為全世界製作地圖,精準度達到1米。Georgiadis說:“我總是想到佩奇的口號:‘讓不可能變成可能。’”還有一條標準也是從Georgiadis借鑑過來的,也就是“牙刷測試”。Page經常用它來評估新業務的潛在回報。他會說:“因為這一個好創意,所以10億人每天必然都會想著使用。”

Brown-Philpot則說,Schmidt教會她一個要點:作為公司領導,學會講故事相當重要;Schmidt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果想變成一位好領導,必須成為一位講故事的好手,因為我們通過故事來學習。在TaskRabbit工作時,Brown-Philpot總是在周站立會議上用故事作為開頭髮表講話。她說:“故事潛力無窮,可以幫你激勵團隊,讓他們覺得自己與公司的使命、願景聯繫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