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申論材料的“牛鼻子”?必須有技巧

抓申論材料的“牛鼻子”?必須有技巧

在閱讀申論材料時,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

1.讀的慢。每個字都認識,累積到一起讀完感覺很累,費時費力!

2.找不準關鍵信息。材料都讀懂了,但是答題時找不到關鍵信息,事倍功半!

3.不會歸納。能找到關鍵信息,但是不會歸納,前功盡棄!

這些閱讀障礙,初次接觸申論的同學會經常碰到。申論材料一般有七千字左右,你慢慢讀讀完整個材料就耗費了大半精力。

好不容易開始答題,慌了!感覺剛剛的材料白讀了。答案根本不知道如何找,最後費時費力,還得不了高分。

究其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不會找有用的信息!

那什麼是正確的閱讀方法呢?閱讀不是一句句的讀 ,也不是一目十行的掃。關鍵是如何快速抓住材料的“牛鼻子”,也就是關鍵信息。

明白材料與問題之間的關係

在學習方法之前,同學們先要明白材料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材料和問題是一種雙印證的關係,什麼意思呢?就是有材料才會有問題,材料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而問題是依託材料的。

所以,答題時要遵從兩個原則:

一是:問什麼答什麼。也就是題目讓你分析原因,你就只分析原因,千萬不要多此一舉,把對策也寫上,這樣不會多給分,反而會扣不少分。

二是:材料有什麼,我就寫什麼。材料沒有的東西作答時千萬不要憑空加上,答案的要點一定要在材料裡找。

知道了這兩點,我們就來學習下,如何快準狠的找到材料的關鍵信息!材料中的“牛鼻子”一般有兩種:關鍵詞和關鍵句。我們分別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牛鼻子”之一 —關鍵詞

申論材料,歸根到底是圍繞“要素”來展開的。這些要素大家肯定都熟悉,一般是:問題、原因、對策、意義等。所以我們在閱讀材料時,要重點關注以下關鍵詞:

★表明原因的:由於、源於、是因為、引起、由……造成的

★表明問題的:但、導致了、降低了、惡化了、不足、弊端、漏洞

★表明對策的:需要、應該、必須、加強、建議

★表明意義的:提高了、加強了、有利於…

如何根據以上這些關鍵詞,迅速提煉出答案要點呢,我們還是看一道例題來學習下吧:

抓申論材料的“牛鼻子”?必須有技巧

【分析】

首先,遵從“問什麼答什麼”的原則。題目要求歸納概括“問題”,就先從材料中找出提示問題的關鍵詞。

第一段只是介紹背景,沒有指明問題是什麼。觀察2-4段,每段都有一個“但”字,“但”是錶轉折的關鍵詞,它前面講的都是取得成果,“但”後就轉折講目前存在的問題,都是消極的語句。我們只要把2-4段,“但”後面的問題歸納出來就可以了。切記“材料有什麼,我就寫什麼”的原則,不要憑空多答。

提煉答案要點:

(1)無米——教師缺編

(2)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有待加強

(3)缺乏市級和區級骨幹教師,骨幹教師分佈不均。

做了一道例題,是不是感覺挺容易的,我只要抄材料就好了。但是光抄材料還不夠,有時答案要點隱藏得較深,你光抄材料容易走偏。看看下面這道題:

抓申論材料的“牛鼻子”?必須有技巧

【作答誤區】

題目要求提煉“原因”。閱讀了材料,很多同學認為這不是很簡單嘛。第1段就說出了三點“出行累、人情累、出遊累”;第2段第一句就出現“由於”,所以“制度缺陷”也是原因。很多同學看到這裡就把答案概括好了。

如果你這樣答,就是抄偏了,答案要點沒有找全。

【正確分析】

其實,“出行累、人情累、出遊累”只是“長假累”的一種表現,就是因為這三種表現才讓你覺得“長假累”,所以第1段只是講了“長假累”的表現。那是什麼導致的這三種累,根本原因你沒有找全。

原因就隱藏在後3段中,第2段比較好找,出現“由於”,就直接抄;第2、4段就需要推導概括了。第3段種種表現,就是講“把消費變成了‘炫耀’”;第4段主要講“人云亦云的旅遊”是種不正確的休假理念。

提煉答案要點:

1.制度缺陷;

2.而炫耀型消費過多;

3.休假理念不正確;

所以,我們除了會根據關鍵詞抄材料,還要會推導。有時候答案要點隱藏的比較深,如果你不加以推導概括,很容易答偏或答不全面。

“牛鼻子”之二—關鍵句

閱讀材料時,除了關注關鍵詞,也不要忽視關鍵句。關鍵句是提示文章中心、觀點的句子,或是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關鍵句一般是:首句、尾句、過渡句。

找到關鍵句,可以幫助大家快速梳理出段落大意,便於提高答案要點的尋找效率。

1.首尾句

首尾句原則,是通過閱讀材料的首尾句來找文章核心思想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幫我們清晰的看到本段想要表達什麼,判斷是否和題目有關。若有關就仔細閱讀,提煉要點;如無關就快速掃過,省時省力。

這點比較好理解,小編在此就不舉例子了。

2.過渡句

過渡句可以快速分析判斷出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係。什麼意思呢?我們看一下這道題:

抓申論材料的“牛鼻子”?必須有技巧


【分析】

題目要求判斷段落的邏輯關係,並找出原因。首先判斷邏輯關係,就要找出過渡句。第1段主要講了兒童食品安全的問題,最後一句“治理兒童食品安全問題,就要......,才能有效治理。”,明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下面要講引起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所以第1段與第2、3段是總分的關係。

而第2、3段講了三個主體是導致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分別是“兒童、商家、家長”,所以第2與第3段是並列的關係。

提煉答題要點:

1.兒童好奇心強,自制力低;

2.經營者安全意識不強,責任意識淡薄;

3.家長缺乏食品消費常識。

寫在結尾: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瞭如何快速找到材料中“牛鼻子”,即關鍵詞和關鍵句。你掌握的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