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音色:

陳奕迅的音色是標準的立體聲,是具有“質量、磁性、氣息、聲樂”四大優點的唱片型音色,是藝術價值兼備的聲音。

《同舟之情》在與張學友的合唱中,可以聽出陳奕迅的發聲位置更聲帶後端,更邊緣化,所以他起碼比張學友多了三個指標,一個是沙沙的磁性,一個是氣感的摩擦,一個是鋒利的入麥度,這種音聲更符合現代的聲電標準。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音域:

陳奕迅的音域非常廣,四個八度,是華語音域最寬的男歌手。真聲(類真聲)從LowD--High#f,一共三個八度加一個大三度。如果算上《最後派對》裡的海豚音,D2--D6正好四個八度。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技術:

陳奕迅的歌曲聽似簡單,實則難度很大。屬於“聽者無壓力,唱著無能為力”的類型。而陳奕迅強大的技術可以將這些歌曲控制的遊刃有餘。

混聲技術:在《巨輪時代》這首歌中,副歌部分徘徊在男聲最難的換聲曲a1的音區,這段音區比高音更難唱,並且咬字及其頻繁,換氣難度大,而陳奕迅用強大的換聲技術將這首歌曲完成的張弛有度,在兩個音區間來回轉換,有種在鋼索上跳躍的緊張感和音律感。不要小看這首歌曲,並不是很高,但能難倒一大片的飆高音歌手。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假聲技術:陳奕迅的假聲並不是普通的假聲,他的假聲有氣息的支持,閉合的支持,輕盈卻不虛弱,帶有少許的喉腔共鳴,與真聲區的連接的非常統一,近乎無痕。

弱聲技術:在換聲區保持音色的“弱唱”是非常難的,因為要柔而不虛,有力而不強勁,敞開而不爆發,全在兩者間最難平衡的一個位置找平衡,是聲樂中非常難得技術。

BELT技術:當陳奕迅他運用belt技術時,整首歌曲的戲劇效果被極大的增強了,聽起來張力大,內力足,共鳴濃烈,爆發力強大,往往在一首歌曲中造成強烈的情緒反差。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唱商:

語感:陳奕迅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有一百種語氣,一百種腔調,一百種情緒,聲音有一百種表情,他唱歌有畫面,有角色,有情境,有靈魂。這是陳奕迅唱歌的殺手鐧。

樂感:陳奕迅的音色跨度很大,變化多端。每一種風格都處理的遊刃有餘,可謂為音樂而生。他可以唱爵士《眼眉調》,可以唱放克《because you're good to me》,可以唱R&B《愛是一本書》,也可以唱Hip Hop《兩名男子街頭相遇》,可以唱電子迷幻《滑鐵盧車站》,還可以唱藍調《我們都寂寞》。在跟孫楠的合唱中,陳奕迅用大量的切分音將這首歌曲的節奏拆散重組,將歌曲改為“雷鬼”風,一揮手告訴孫楠:唱歌不只是有高音,還有有技術。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結語:

陳奕迅作為現今華語樂壇的一個實力唱將,也是目前香港樂壇的頂樑柱,無論是鏡頭前的賣力演唱還是生活中可愛近人,都是娛樂圈中不可多得的一位藝人,所以才能被現媒體及粉絲稱為“歌神”,推薦各位去聽聽陳奕迅現場演唱會,一定會比我說的更加真實。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也歡迎各位指點看法,謝謝!

陳奕迅為何被稱為“歌神”,他唱功有多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