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境,如何認知自我,找到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面對困境,如何認知自我,找到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說也奇怪,“恐慌”這兩個字就像揮之不去的烏雲一樣,時時環繞在我的頭頂。你抬頭看看它,它竟背過身去不理你,脖子一歪,一副老孃就是不搭理你的怪模樣。就這樣僵持著,好氣啊。

這大半年都在恐慌什麼呢?

工作順風順水,倒也沒有起什麼波瀾,憑著韌勁和公司的發展,前景可期。生活上也現世安穩,爸媽健康,女友支持。正因為所有外部條件優渥,反倒滋生起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無限的遐想。

這時,能感覺到一股不真實感,自己彷彿被裝進一個碩大氣球裡,氣球慢慢升空,離地面越來越高,越來越遠。你說,此刻是該驚呼“哇,景色好美啊”“我好幸福啊”還是該理性的想想,我咋突然飛得這麼高?我怎麼下去啊?

能飛的這麼高,不否定自己的能力使然,我的人脈,畢竟找到一個氣球,我的想法,願意去嘗試,我的財力,買得起或租得起一個氣球等等。

但更加清醒的事實是,飛的這麼高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氣球。我在氣球裡面,被保護著,具備上去的條件;氣球可以升空,是它把我帶上去的。迴歸到現實,迴歸到工作,我在這個行業裡,正值風口,只要做這一行並選擇相信的人普遍都不差。還是就是公司平臺發展了,翻倍了,於是也跟著快速升值。

不誤把環境因素和平臺能力當成自己的能力,應該是最赤裸的現實吧。虛幻是氣球,一紮就破,破了,坐在氣球裡,被摔死的可能應該是很大的吧。

於是,這半年拼命想找出口。我們知道經濟學的基本邏輯是專業化競爭,找到自己的專業化方向,並持續投入,就能建立核心競爭優勢。

可問題是,過慣了靠“綜合能力”混職場的我,被關在覺得自己什麼都行,可什麼都一般的牢籠裡已經很久了,久到都快忘記鐵籠子的門在哪兒。

從哪開始呢?我決定藉助《從現在起,發現你的職業優勢》裡的理論模型開始,找到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部分,其中的交叉點就是高價值區,而它或許就是突破口。

找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經常容易搞混,喜歡和擅長的界定在哪裡,有時候感覺都差不多。什麼叫自己喜歡?一做它就心生歡喜,開心愉悅到不行,這些事只能問自己內心,慢慢回憶那些笑著做完的事情的美好經歷。

擅長呢?就是技優的事情,能把這件事做好,做的足夠好,甚至比大部分人都好。前者重內心愉悅,後者重結果完美。要找擅長的,我就從那些曾經被人誇,獲了獎,拿了獎金被人認可的事情中去找。馬馬虎虎,有了一個大概,於是用歪歪斜斜的筆跡畫了一幅草圖。

面對困境,如何認知自我,找到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我給自己寫的喜歡做的事情是:看書、動漫、脫口秀、寫作、分享助人;擅長做的是:邏輯思考、有效閱讀、做諮詢、項目管理、寫作、分享溝通、演講授課。

通過分類,找到了其中的重合區,發現寫作、分享溝通、閱讀是重合的。另外有部分喜歡的和擅長的也能做結合,發揮合體的效果。於是我又畫了一張圖,畫圖的過程中,思來想去對喜歡和擅長做了一些調整。

面對困境,如何認知自我,找到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邏輯思維和寫作相結合+有效閱讀/項目諮詢/授課分享/動漫,可以讓我成為一個寫作者,主要寫的內容是書評、漫評、影評、項目覆盤等;

邏輯思維和分享溝通相結合+脫口秀/授課/演講,可以讓我成為一名理性幽默的培訓師。

更加梳理清楚,目前自己可以做什麼和應該聚焦做什麼,不一定框死,但這是方向。

同時也讓我更加堅定和認可自己的工作,完全可以讓重合區的事項流暢的運行起來,達到效果最大化。我繼續做好自己的諮詢工作,獲得一線真實案例,並且和不同老師、學員溝通教學相長——然後用寫作的方式將案例寫下來並提煉成模型或理論——再通過課程和培訓的方式講授給學員和客戶,修正細節——再通過一線諮詢實踐驗證可行性和完善其理論與模型,完成一輪又一輪的價值運轉。

突然覺得自己是一名幸運兒,喜歡的,擅長的全部運用到工作中,又能環環相扣產生價值,幸福感爆棚有木有?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處於“惶恐”的狀態,用一張白紙將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擼一擼,畫一畫很有必要(不要管美觀了)。哪怕你分得不是很清楚也沒關係,重複思考和不斷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會讓你更加接近真實。

再找到喜歡和擅長的重合區域,也就是高價值區,把它揉進自己的生活,放進自己的工作中。善待它,訓練它,養大它。

它,極有可能就是你夢寐以求的核心競爭力的種子。

不放棄的生活,唯有死磕。

面對困境,如何認知自我,找到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