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向手機宣戰的書!《深度工作》幫你擺脫“低專注力”困境

【背景引言】這是一個“微信、QQ、微博、直播、淘寶……”種種網絡社交和娛樂當道的時代,我們是否在享受歡樂的同時,也被束縛了思想和行為呢?互聯網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只有更好地認識它,實現深度工作,我們的人生才能更美滿。

一本向手機宣戰的書!《深度工作》幫你擺脫“低專注力”困境

《深度工作》向手機宣戰

【好書簡述】由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所著的《深度工作》,不僅深度剖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也給出了操作性極強的實踐工具,幫助我們有效提高專注力,擁有深度工作的能力,成就自己的人生

【關鍵詞】深度工作:集中注意力到一點,發揮自己的能力以創造更多的價值。


  • 向手機宣戰,認識“深度工作”

“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媽媽們可能會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

“小王工作能力挺強,就是做事情不專注,容易分心。”老闆可能會這樣評價自己的員工……

“高專注力”不知什麼時候也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奢侈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品相比幾十年前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也意味著我們身邊出現了更多的誘惑,而這些誘惑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自己成了犧牲品。為了更好地認識深度工作,書中給我們提出了兩個概念:

  1. 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此類工作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複製)
  2. 浮淺工作(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的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當我在認真讀完這兩個概念後,我沉思了片刻,發現身邊處處都是所謂的“浮淺工作”,而往往正在進行浮淺工作的人們卻會認為自己在進行深度工作,這是很可笑的!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大部分人並沒有瞭解深度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將工作不順等困境歸結於外部的客觀因素。

一本向手機宣戰的書!《深度工作》幫你擺脫“低專注力”困境

越來越多的外部誘惑影響我們工作的效率

現代社會的知識迭代速度遠超過從前,可以說一天一個樣,這讓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書中告訴我們:在新經濟中取得成功的3類人分別是【高級技術工】【超級明星】和【資本擁有者】。

所謂的【高級技術工】就是那些能設計並操控智能設備,且富有創造性的人,他們的價值會越來越高,比如數據奇才“內特.西爾弗,曾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預測了50個州的選舉結果,並創辦了一個用數據來分析所有現象的新聞網站。

【超級明星】則是那些行業內的尖子。比如王牌程序員”大衛.海涅邁爾.漢森,他是開發公司Basecamp的合夥人,也是電腦程序設計的明星,他所創造的ruby onrails網站開發框架,為當前最流行的網站提供了基礎。假設一家公司聘用漢森,那麼漢森不僅能高效地完成任務,還能節省辦公室成本和其他員工的人工成本,何樂而不為?

【資本擁有者】這些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土豪”,他們有足夠的資本投入新科技,促成科技大重組。比如經濟生活贏家約翰.杜爾,他是硅谷風投公司凱鵬華盈的合夥人,成功投資了多家引領科技變革的公司:推特、谷歌、亞馬遜等等。

所以如果想在未來社會脫穎而出,我們必須具備深度工作的能力。


  • 改變對深度工作的認知誤區

談到深度工作,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有這樣的想法:

  1. 在完成工作時,倘若沒有明確指令或及時反饋,我們更願意採取最簡單的行為,落入浮淺工作陷阱。
  2. 整天看起來忙忙碌碌,暈頭轉向,實際上所做的工作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價值,感動自己。
  3. 對高科技頂禮膜拜,但凡新玩意,就一定是更優秀的

上面的3條想法恰巧也是作者書中提到的,相信認真讀到這裡的你也會細思極恐!

一本向手機宣戰的書!《深度工作》幫你擺脫“低專注力”困境

”忙“不一定是好事,很有可能你只是感動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忙碌沒有產生價值,我們所謂的充實完全是以消耗多少時間來衡量,這樣是不不科學的,而且效率很低,到頭來“吃力不討好”。所以我們要改變上述的思維誤區,重新看待深度工作的本質是產生新價值,且難以複製。


  • 實現深度工作的4個準則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4條實現深度工作的準則,我覺得很受用,操作性強,在這裡與大家歸納分享:

  1. 工作要深入(首先,培養自己的工作哲學:書中在這裡提到了3種哲學“禁慾主義哲學”、“雙峰哲學”、“節奏哲學”,我不打算過多贅述,僅僅談一下我更推崇的“雙峰哲學”,人們有時活得不明不白,小到一上午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大到一輩子渾渾噩噩,雙峰哲學告訴我們要學著將時間分開配置,安排好每一塊時間的用途,這樣可以讓生活過得更明白,有條不紊,循序漸進,良好的生活工作節奏是深度工作的前提。其次,適當大手筆:當然不是指亂花錢,而是通過付出一定的代價來督促自己堅持高效落實。舉一個我的例子吧,去年我有段時間想通過Keep這個軟件健身鍛鍊,但沒堅持幾天就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直到今年年初,我花了88元辦了會員,才實現堅持每天打卡鍛鍊的目的,可以說這88元確實是刺激我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否則實在不划算,等同於打了水漂。最後,像經商一樣執行:很多人在定目標時自信滿滿,但從不考慮執行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準備和後續保障,於是不了了之。作者在書中建議我們拿出狠勁來督促自己深度工作:一明確最高目標,二抓住關鍵結果,三準備每日記錄,四定期覆盤問責。“狠勁”是必要的,在某些時候不能對自己太過於仁慈,因為人生不會。)
  2. 擁抱無聊,克服分心(我們經常說“某人閒不下來”,實際上是因為人“害怕無聊”的本能刺激著他不斷地多渠道尋求關注,但往往這樣的現象一旦多了,我們的大腦就很有可能“心智殘疾”,也就是逐漸喪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所以作者告訴我們:要能擁抱無聊,把無聊的時間留給自己反思和計劃,做有成果的思考。當然我認為要想克服分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時間的用途,如前面說的“雙峰哲學”一樣,將時間分配好,合理利用,高效完成。)
  3. 遠離社交媒體,謹慎選擇網絡工具(談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到我的很多學生,他們總會打著“我用手機是在查資料”的幌子來做別的事情,我相信這絕對不是個例。其實不光是學生,我們成年人也總是騙著自己,分著心。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不要對新科技產生迷戀,同時要把工作目標放在第一位,至於選擇什麼工具,一定要理性評估優劣勢後再做決定,我覺得這是值得學習和反思的,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科技。)
  4. 將浮淺工作進行逐步替換
    (對於很多初入職場的小白而言,浮淺工作是他們生活的主色調,由於浮淺工作並不能產生更多的新價值,所以他們會逐漸變得沒有追求和目標。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作者建議我們在保證心智健康的前提下,逐步替換浮淺工作,當然這需要我們主動地向老闆提出來,但前提是你在前期進行浮淺工作時,也很用心和認真。)

  • 寫在最後

作家加拉格爾曾說過: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是啊,深度的生活並非你必須要這麼做,而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完美,更有價值,那麼你就需要跨出舒適區,尋求挑戰,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

一本向手機宣戰的書!《深度工作》幫你擺脫“低專注力”困境

深度工作,深度生活,讓人生變得更有深度

希望《深度工作》這本的解讀能幫助更多人重新認識工作的價值,並調整好工作的狀態,真正實現深度工作,深度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