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的?NO!no

各位朋友們,《易經》作為我國古代群經之首,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這本書從古至今就帶著濃濃的神秘色彩,而且由這本書衍變而來的風水,占卜,奇門遁甲,象數等等,幾乎是包羅萬象。每一個分支都夠我們研究終生了,故而子夜只從儒學的角度切入,因為用儒家來解易,講的很多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世之道。那麼就不多說廢話了,下面正是進入主題。

一、為什麼取名為

所謂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舒稱。代表的就是變化。古人認為變化在於陰陽二氣,所以聖人初畫八卦,設立剛柔兩畫,用來比喻陰陽二氣。布以三位,來表示天、地、人。

你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的?NO!no

而“易”這個字有多少含義呢?《乾鑿度》雲:“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怎麼理解呢,子夜的理解就是所謂“易”表示的就一,表示的就是萬物之始。“變易”表示的就是變化,即生生不息。而“不易”呢就表示一種相對不變的關係,比如在一個家庭裡面,父子之間相對位置關係就不會改變,你相對於你的父親永遠是他的兒子,而你卻可以成為父親,但是是相對於你的兒子而已,這就是變與不變的東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卦的名稱演變

“易”剛開始就只有八個卦而已,相傳是伏羲氏根據《河圖》加上觀察天地鳥獸蟲魚等等來作出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來表示萬物。

你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的?NO!no

然而萬物雖然具備了,但是變化之義尚不具備,故而重之,所以就演變了成了六十四卦,而重卦之人是誰呢,王弼等人認為是伏羲,鄭玄之徒則認為是神農,孫盛則認為是夏禹,而司馬遷等則認為是周文王。至於到底是誰,我們就不做探討了,那是歷史學家該做的事情。

三、有幾本

古書說“易”有三本書,《連山》、《歸藏》、《周易》。《連山》相傳是伏羲所作,也有說是神農氏作的,《歸藏》傳是黃帝所作。而這兩本書呢,很不幸是都在很久以前都已經失傳了,至於現在傳世的《周易》則相傳是文王所作,至於是不是真的現在還是不得而知。

四、彖辭和爻辭

何謂彖辭,就是總領一卦的主要含義,也可以叫它卦辭。爻辭則是說明爻義用的,而爻分為陰爻(- -)和陽爻(—)。陰爻稱“六”,陽爻稱為“九”。為什麼陰“六”陽“九”呢?是因為坤卦有六畫,而乾卦有三畫,陽中有陰,故把陽爻稱為“九”。而“九”又稱為老陽,“七”則為“少陽”,“六”稱為老陰,“八”稱為“少陰”。

你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的?NO!no

你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的?NO!no

五、繫辭

繫辭就是用來總結《周易》的的大義的。相傳是根據孔子寫的《易傳》裡面的內容。分為上下兩部分,解釋了爻辭的意義。

《易經》的初步解釋就到此了,如果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還望大家指出,明天就給大家講解易經的第一卦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