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最近,在一個育兒群裡,一位媽媽驚呼,“哎呀,我女兒考試沒及格,竟然模仿爸爸的簽名,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呀?”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媽媽都開始說起自家孩子的說謊經歷:

“我女兒才三歲,我站在房間看到她偷吃零食,出來問她為什麼要偷吃,她還鎮定自若地說自己沒有偷吃,都不知怎麼辦?”

“我家的不想寫作業,經常回家說老師沒有佈置作業,第二天就接到老師的投訴電話,真是急人。”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關於孩子說謊,父母都是特別著急,生怕教育不當或教育不及時,一不小心,就讓孩子走上了不歸路。

其實仔細想想,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謊呢?

還記得我小時候就喜歡說謊,那時沒有什麼零食可以吃,我就偷偷吃家裡的白糖。媽媽做完農活回家就問我,“今天有沒有偷吃白糖?”“沒有。”我馬上為自己申辯。

“還說沒有,這裡都挖出來一個坑。”媽媽一邊說,一邊拿起白糖罐子看。

於是,我學會了下次偷吃完白糖,要把坑填平一點。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有沒有偷吃白糖?”

“沒有啊。”

“又說謊,你自己看,勺子上還沾著糖呢。”

於是,下次我記住了,偷吃完白糖,要記得把勺子清理乾淨。

連著二次被媽媽拆穿謊言之後,我學會了偷吃白糖後要儘可能恢復原貌,甚至考慮得更深一層,糖罐子的哪個角對著哪個方向,都擺回原來的樣子。

後來,媽媽再也沒有抓到我偷吃的證據,可實際上我還是經常偷吃白糖,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媽媽拆穿我的結果,就是讓我學會了在下次說謊之前,把所有可能被拆穿的因素都提前考慮好,我變得越來越會說謊了。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曾有心理學的研究表明:2歲的幼兒當中,說謊的比例有2%左右;到了4~5歲的幼兒,說謊的比例會高達90%左右;到了12~13歲,也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說謊的經歷。年齡越大,說謊的比例就越高了。

但是,當孩子到了16歲左右,說謊的比例就會開始下降至70%,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成人世界的規則,會說“善意的謊言”了。

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表明,小時候會說謊的孩子,長大後就一定會有欺騙行為,會去做詐騙違法的事情。

相反,說謊,僅僅是孩子成長中一個無法避免的過程。曾經還有研究表明,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會說謊,因為說過的謊言要自圓其說呀。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相比一味地要求孩子,“不可以說謊,不能騙人。”父母更需要做的,是讓孩子懂得誠實的重要性和意義,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說謊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壞處。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曾有意或無意的撒過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辨別能力的加強,也會慢慢改掉說謊的毛病。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要說謊,父母當場拆穿都不是最好的方法,讓孩子當場“出醜”,“發窘”都不是最理想的目的。

父母可以通過孩子說謊的事例,發現孩子的問題,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並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信賴的人,是可以“說真話”,“講心裡話”的對象,而不是需要通過欺騙的方式,才能維持的表面關係。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所以,面對說謊的孩子,父母可以嘗試這幾點:

1、 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不想給孩子買玩具,媽媽就說沒帶錢;不想帶孩子出去玩,爸爸就說等一會要下雨。如果父母都是用“謊言”來教育孩子,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做到不說謊呢?

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無論大小事,都先和孩子講道理,如果是父母出於個人原因要失信於孩子,也應該向孩子講清楚,並求得孩子的諒解。

2、 不給孩子貼標籤。

“你從小到大,就喜歡騙人。”“對爸爸媽媽都說謊,你還會對誰說真話。”“你就是個說謊精。”有些時候,父母這些無意識的標籤,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這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傷害。

當孩子被貼上“愛說謊”的標籤之後,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心想,“反正你們都說我騙人,說真話反而沒人信了。”時間一長,壞習慣就真的改不了啦。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父母該不該拆穿他

3、 理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那個模仿爸爸簽名的孩子,是擔心成績太差,被父母打罵;那個說沒有家庭作業的孩子,是害怕父母逼著做不喜歡的作業;那個小時候偷吃白糖的我,是嘴饞控制不住。

我們要相信,沒有哪個孩子,在說真話就可以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還會選擇去說謊的。

父母應該更多地去理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比追求一個完美的孩子,來得更真切,也更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