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這兩天,歌手孫楠一家火了。

起因是著名歌手孫楠的妻子潘蔚出版了一本新書,全家人借勢拍了一段視頻。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孫楠和妻子潘蔚,為了讓孩子接受國學教育,帶著孩子搬離北京,到徐州花700元租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採訪中,潘蔚稱,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過一種“返璞歸真”的簡單生活。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圖片來自一條視頻)

但恰恰是這段視頻,打破了他們“淡泊名利”的日子。不僅“每月700元的房租”被徐州當地網友大呼“太假”,他們女兒就讀的一所傳統文化學校更是被發現開設“女德班”,一年學費就需要10萬元。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圖片來自一條視頻)

並且徐州市教育局回應表示,華夏學宮具備的是培訓資質,並非辦學的教育資質,學生若處於義務教育的年齡,應上義務教育的學校。課程培訓屬於非學歷教育,培訓的學生拿不到國家認可的畢業證。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而且從華夏學宮的官網上可以看到,該學校的教學內容包括四書五經等儒釋道經典,並且輔學古琴、書法、舞蹈、女紅等傳統藝術課程。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但是不論網友怎麼質疑,孫楠夫婦說法一致,而且,孫楠現任妻子潘蔚在最近的採訪中還透露,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更表示:一切都值得。為了孩子搬到徐州,頗有一點“孟母三遷”的意思。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但是令網友擔心的,並不是說“國學”不好。學習國學固然重要,而且近年來文化復辟現象愈加猛烈,許多義務教育機構也都將“國學”納入教學大綱,但是新時代的教育走向是更加全面化和現代化的趨勢,而不是這所華夏宮的學習方式,它只專注於國學教學,連最基本的的算術都沒有,對於國際知識和文化一概不知。

在他們的國學體系裡,通過讓孩子讀《弟子規》,獲得對孩子的控制權,將培養出一個當代“二十四孝”“恪守女德”的孩子當做成就。

《弟子規》可以治網癮,《孝經》可以治婦科病,《女誡》可以改善婆媳關係,國學成了最實用的生活教條。

打擊假國學,得有真國學

葉聖陶曾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為了讓“小苗”更好生長拔節,家長們嘗試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無可厚非。理是這個理,但網友們的擔心也不是全然無據。

近些年,隨著國學走熱,市面上的假國學也屢禁不絕。有的硬拗造型,以為穿唐裝漢服、手捧古籍經典就是弘揚傳統;有的譁眾取寵,“跪拜磕頭”“以打立威”之類的荒唐之舉頻頻曝出;還有的攪動沉渣,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赤裸裸宣揚男尊女卑思想的“女德班”。

凡此種種,非但不能讓孩子學到傳統文化的精髓,還可能落個“子弟被誤,錢財散盡”的悲慘結局,不得不提高警惕。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正處於輿論風口上的華夏學宮究竟水有多深,我們暫且不論。但從這些是是非非中,起碼能看到兩點:一是許多家庭確實有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需求,二是市面上國學的學校良莠不齊。

我們不妨藉此反思:作為正規教育途徑的學校,是否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放眼當今校園,除了天文地理、數理化生等傳統課程外,其他內容往往是怎麼洋氣怎麼來,什麼新潮學什麼。在此之餘,開設一些國學課程,不失為一種有益補充。閒來讀讀經史子集、練練武術太極,偶爾吟詩作對“飛花令”、體驗茶道做女紅,陶冶情操不說,還可讓孩子們在一句一文、一針一線中領略傳統文化之魅力。更重要的是,由學校開設此類課程,起碼能從源頭上確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其實,讓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校園已經有了“他山之石”。在這方面,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韓都走在我們前列。比如,日本的幼兒園每年都會把傳統節日認真過個遍,韓國也會在校園中開設傳統文化活動。對於我們而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燦若珍寶,完全可以更好地嵌入生活、融入校園,讓孩子們在習得現代技能的同時,多一方寄託精神的淨土。


為孩子“孟母三遷”,孫楠夫婦瘋狂迷信的國學到底是什麼?


理學家程顥曾說:“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國學,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自如開放、博大曠達。正視當代人的心理需求,打造更多正規的接受國學教育的途徑,那些濫竽充數的機構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空間。

不懂國學並不可怕,迷信國學才可怕,以葉障目,才是“國學販賣者”們和“偽國學”迷最大的問題。


最後我們想說一句

家長可送孩子培養興趣

但不應妨礙接受義務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