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地產二代:許榮茂把權杖交給了兒子許世壇

樂居財經 劉婷 發自上海

1999年,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在註冊“上海世茂投資有限公司”(即“世茂集團”前身)時,從許榮茂和許世壇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世茂”。彼時人們便已經預測,許世壇接棒是遲早的事。

這一天終於來了。1月30日,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00813.HK)發佈公告宣佈,已委任該公司副主席及執行董事許世壇為該公司總裁,許世壇將為該公司的副主席、總裁及執行董事。

非典型地產二代:許榮茂把權杖交給了兒子許世壇

和所有地產二代一樣,他不喜歡貼在身上的某些標籤,也一直試圖證明自己。21年的世茂征程,他在質疑和否定中成長,要強的他屢敗屢戰,直到拿下了最好的成績後,他才正式接棒。

愈發自如、張弛有度,許世壇近年來的變化圈內人都看在眼裡。如今,走到不惑之年的他已經不需要再去證明自己。他所思考的是,如何帶領世茂在後千億時代積蓄動能。

行至半山山更陡,行至半山天更遠。對於許世壇來說,總裁併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他準備好了。

非典型二代

對許世壇而言,從基層到總裁已經積蓄了21年,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

1997年,20歲的許世壇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房地產代理。彼時香港中介行業尚未成熟,地推基本上靠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每天打一兩百個電話是標配,陪客戶看房數十次後遭到拒絕也是家常便飯。初出社會的許世壇尚未脫去象牙塔的稚氣,滿腔熱情遇到冰冷的現實,他無數次地告訴自己,踩碎玻璃心當個厚臉皮,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人生的關鍵決定只有那麼幾個,這個是他回想來依然會感恩的時刻。他曾公開表示,“舒服的環境對人的成長是很慢的,惡劣的環境可以鍛鍊人。”

考察期一年後,許世壇正式加入世茂集團,依然從事基層銷售工作。2000年,許世壇正式擔任銷售總監。2001年,許世壇親自操盤世茂濱江花園,以全球範圍內限額髮售、國內房產界空前規模的境外銷售體系,加上樑朝偉代言產品形象,頂層複式豪宅全球聯網拍賣等系列推廣活動,使世茂濱江花園一炮走紅,連續三年獲得上海市住宅銷售金額第一名。

2004年出任世茂集團執行董事、2008年擔任副主席,拿到高層的入場券,並不代表著被外界認可。事實上,許世壇一直在用行動擺脫“太子”的標籤,證明自己是個非典型二代。當被媒體問起誰是房企新生代時,素有毒舌之稱的“大炮”任志強答道,許世壇算一個。

22年的從業經驗是許世壇跟其它地產二代最大的不同。據樂居財經統計,包括碧桂園聯席主席楊惠妍、中南置地總裁陳昱含、合生創展董事會副主席朱桔榕在內的地產二代約有40人,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年紀在40歲以上的僅有4人,有超過20年以上經驗的更是屈指可數。翻閱許世壇近年來的照片,早年因為長著一張娃娃臉而被質疑太稚嫩的他日漸成熟,頭髮也白了不少。

工作填滿了許世壇的生活,他僅發過19條微博,其中有過半都是跟工作相關的動態。用業內人的話說,他是對工作操碎心的人,事必躬親。2016年5月13日,南京世茂國際中心SCC所在地塊拍賣,時任副主席兼常務副總裁許世壇親自到土地拍賣現場“督戰”。經過88輪的舉牌,世茂集團以88億元、溢價率115%競得,該地塊也成了世茂地標行動的開端。一名當時在拍地現場的媒體人對樂居財經表示,許世壇當時十分低調且淡定,她在事後聽同行提及才知道許世壇也到了現場。

在業界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是,世茂一個在武漢的項目由於碰上當地領導的人事變動導致預售證下發延遲,在7月的40度高溫裡,年輕的許世壇穿著整齊的西裝,在政府門前汗流浹背地等待接見。

務實、勤奮、接地氣,是世茂員工對許世壇的普遍印象。多數時候,他對員工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甚至能做到秒回。知情人士向樂居財經透露,許世壇對每個項目都瞭如指掌,甚至能記下每個項目的銷售額,業務紮實得讓員工汗顏。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他甚至不惜連續兩年花費超億元建設內部的數據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在電腦上便能知道每個項目當天的銷售業績、工程進度、利潤率等。

非典型地產二代:許榮茂把權杖交給了兒子許世壇

上陣父子兵

名利場裡的光怪陸離,許榮茂早就清楚。十餘年來,許榮茂家族是財富榜上的常客。2001年,許榮茂首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2012《新財富》中國富豪榜上,許榮茂一夜之間成為上海首富,且兼為房地產首富。天下首富都有共同的煩惱:如何給子孫恰到好處的成長環境?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也曾問過早期合夥人查理鮑姆:要是你的兒孫知道自己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你要怎麼去激勵他們工作呢?

許榮茂的選擇是:給他平凡人的活法,便是最好的保護。許世壇在香港長大,大學時在澳洲讀書,2001年攻讀澳洲國立南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的房地產理學碩士學位。在許榮茂看來,年輕人在境外讀書有諸多好處,可以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對外面的局勢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回國後,許世壇繼續接手世茂的工作,接棒也成為媒體反覆翻炒的話題。同樣的問題拋給施永青,他笑稱交棒容易,接不接得住都要看施俊嶸的造化。年輕人要得到多點磨練,有一定危機感和不確定性才能成長。

許榮茂對許世壇在世茂表現“整體比較滿意”。在外界眼中,許世壇的快速升遷離不開“太子”的身份。這多少讓他有些反感,在他看來,世茂集團的優勢在於每個人都能通過努力找到適合的位置。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許世壇強調,在工作中他並不會因為是許榮茂的兒子而享受特殊的便利。“很多父輩有錢的人,給社會上的印象都不太好。聽到一些詞會覺得很刺耳,這需要自我檢討,上輩人有錢不代表你自己也很成功。”

只要同在上海,許氏父子便會在相約散步。公司發展方向和日常運營中的問題都是閒談時的談資,許榮茂會給出他的意見,但也會給出空間,意見只是建議,決定權在許世壇手上。

從手把手教學到放手一搏,許世壇獨擋一面的時機逐漸成熟。2018年3月下旬,在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2017業績發佈會開始前十分鐘,世茂高管便已經到達現場。在場的媒體照慣例湧上前拍照、交換名片,“圍攻”的中心非許世壇莫屬。許榮茂下意識地拉開了與眾人的距離,看著被圍住的許世壇,樂開了花。

儘管仍然坐在C位,但在業績會上許榮茂已經把更多的發言權留給右手邊的許世壇。父子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許榮茂的普通話帶著濃厚的閩南口語,而許世壇則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同樣有著金融背景,當媒體問到關於數據的問題是,醫生出生的許榮茂說話慢條斯理,而許世壇則意氣風發,答案几乎脫口而出。

在同與不同的交互中,許榮茂退居二線,許世壇順手接棒。

刮骨療毒

2011年,第一代地產領袖逐漸淡出,新一代接班人正在走向前臺。這一年,王石如願開始了三年的遊學生涯,第一職業經理人鬱亮登場;與此同時,楊國強選擇把擔子交給楊惠妍,彼時僅30歲的她掌管著碧桂園的採購業務,次年便被委任為副主席;也正是在這一年,許榮茂選擇隱退,許世壇開始接手龐大的世茂帝國。

經過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房價暴漲,2011年國務院推出八條房地產調控措施,繼續加強調控的同時,啟動最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啟幕,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屬於許世壇的世茂時代開啟了,他踉蹌地接過這一棒。如果用商業的視角回看接棒的第一年,35歲的許世壇或許經歷過被推上臺前的不安與焦慮。數據顯示,2011年世茂的成績單明顯低於預期。受宏觀調控影響,2011年世茂物業銷售實現總合約銷售額307億元,同比增長0.65%;實現總合約銷售面積為23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53%。據此,2011年世茂僅完成年初360億的銷售目標的85.3%。

宏觀環境無法左右,直面挑戰,他從內部改革切入。2012年,許世壇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應市場形勢,許世壇制訂快速去化的銷售策略,要求買地後12-15個月實現現金流回正;在管理結構方面,世茂根據地域和業務歸屬將旗下項目劃分到旅遊地產、蘇滬、杭州等8個區域,縮短管理半徑。此外,還通過“新世力計劃”、“中生代計劃”和“社會精英計劃”等強化人才團隊建設。

讓許世壇欣慰的是,改革效果立竿見影,直觀地呈現在業績單上。2012年,世茂房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額461億元,超額完成銷售目標的50%。在“2013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成果”中,世茂在“企業綜合實力10強”中排名第九。

在高光時刻,許世壇失去了“最重要的夥伴”。三年之約期滿,時任副總裁蔡雪梅蔡雪梅選擇“歸零”開始創業。在蔡雪梅任職三年裡,她和許世壇攜手將世茂的銷售規模從300億量級提升到700億量級。在公開信《原來你是這樣的味道 ——寫給明天的蔡雪梅》中,蔡雪梅披露與許世壇共事的細節,許世壇溫情細膩的一面也第一次呈現在公眾視野。

2015年,世茂跌出房企銷售額排行前十名。許榮茂和許世壇卻表示,這是世茂的主動調整。

“我們這兩年是主動調整,調整的方面包括客戶滿意度、優良質量百分比、負債、利息等。如果庫存太多,心裡沉甸甸的,現在把大部分滯重庫存賣掉,心理壓力沒那麼大。質量好了,風險少了,成本低了,盈利空間就大,所以我們主動調整戰略,把速度降下來。”

刮骨療毒後的世茂追求一種有質量的增長。經過一年的盤整,卸下負擔的世茂腳步更輕盈,速度也更快。2017年,世茂全年銷售完成1007.7億元,同比上漲47.9%,首次進入千億房企俱樂部。2019年1月7日,世茂公佈2018年業績,全年累計合約銷售金額1761.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75%,創下近年來最好的業績記錄。奮鬥了21年,許世壇收到了上任總裁這個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