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十年後疑似重現長江,科考隊稱拍到兩頭

已功能性滅絕十年的白鱀豚今日疑似在長江中出現。

5月14日早上9:53,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官方微博發消息稱,14日早晨6:30,綠髮會白鱀豚科考隊在長江蕪湖段“中華白鱀豚保護地”目擊、拍攝、記錄到兩頭疑似白鱀豚。

中华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十年后疑似重现长江,科考队称拍到两头

本文圖片均為@中國綠髮會 圖

14日中午12:20,中國綠髮會官微再發消息稱,一位科考隊顧問對這兩頭白鱀豚的出現作出認定,甚至直接使用了“我看了,絕對是”的表述,隨後又表示“圖象很清晰!無須開會、可以發佈。若有異議,視頻為證。”

但隨後,有水生生物專家向澎湃新聞表示,根據他目前收到的視頻,從手機上看,難以肯定(是白暨豚)。而另有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白鱀豚專家在某白鱀豚專家微信群中聲稱,根據有關影像資料,他認為科考隊拍到的是江豚,而非白鱀豚。

中國綠髮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前述專家並未看到全部的影像資料。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白鱀豚於2007年被宣佈功能性滅絕,與江豚一樣,是長江中的淡水鯨類。專家指出,功能性滅絕與完全滅絕不同,不排除長江裡還有少量個體生存。

事實上,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後,曾有多次媒體報道出現疑似白鱀豚,卻始終沒有確鑿證據。

14日中午,中國綠髮會白暨豚科考隊工作組工作人員蘇菲向澎湃新聞還原了整個發現過程:5月14日上午五點五十八分,科考隊開啟了考察取證工作。起初,科考隊員發現了江豚躍出江面的情景,隨即攝像拍照跟隨江豚“而上”,隨著江豚兩三個,四五個一群的情景多次出現,科考隊員當機立斷登上小型快艇,貼近拍攝。

中华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十年后疑似重现长江,科考队称拍到两头

六點十幾分,在經度:118.0751180,緯度:31.2167990,三次發現、看到“白鱀豚”拱形躍出水面並露出鰭背的情景,由於所在位置接近長江主航道,且豚的群體也向主航道駛近,科考隊員擔心驚擾豚群,以及主航道大輪船給豚群帶來傷害,科考隊小艇立即返回出發點。

據一名鯨類動物保護專家介紹,白鱀豚體色青白,有背鰭,有一個長長的吻,體型要明顯大於江豚,體態優雅。

蘇菲也表示,長嘴和背鰭是白鱀豚的特徵。臉頰至胸腹部是白色,但是受陽光反射或逆光影響,背部顏色看上去不一定是白的或者灰色的,也可能是黑的、棕色的,“白鱀豚出水是長吻先出水,接下來是背部、背鰭,每次出水,背鰭必定會露一下。出水動作優雅瀟灑,非常溫柔。白鱀豚個頭明顯大於江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