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進入“還債”期

閱讀提示: 能夠打進八強,並不能說明中國隊的實力已經到了這個層次。更糟心的是,亞洲盃後面對即將到來的2022世界盃預選賽,國足的現實更讓我們無法抱以期望。

撰稿|黃貝利

2017年9月,在遺憾地結束了2018世界盃預賽征程後,國足主帥裡皮在發佈會立言:“下屆亞洲盃,我們要成為主角。”一年多之後,國足以一種近乎“自殺”的方式告別了2019亞洲盃,並沒能成為裡皮希望的那個“主角”。

儘管國足0:3慘敗伊朗出局後遭到媒體和球迷的狂噴,但排名第6的成績,已是國足近4屆亞洲盃最佳,這個排名甚至已經壓過了上屆冠軍澳大利亞隊。不過冷靜分析,國足在這屆亞洲盃戰績的含金量其實還不如上屆閃亮。能夠打進八強,並不能說明中國隊的實力已經到了這個層次。更糟心的是,亞洲盃後面對即將到來的2022世界盃預選賽,國足的現實更讓我們無法抱以期望。

中國足球進入“還債”期

定位就是亞洲二流

平心而論,國足在本屆亞洲盃的表現談不上出彩。五場比賽中,擊敗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和泰國,應該都是實力的正常發揮。與此同時,除了對菲律賓打得還算順風順水,另兩場都是從先失球的困境中逆轉。而完敗給韓國和伊朗兩支亞洲一流強隊,國足也是無話可說,無論場面還是結果,國足的輸球都在情理之中,饒是裡皮絞盡腦汁,也無法彌補國足與這兩支球隊在實力上的差距。

不得不承認,逆轉吉爾吉斯斯坦和泰國,裡皮的換人收到了奇效,臨場指揮功力值得肯定。事實證明,吉爾吉斯斯坦差點將東道主阿聯酋逼入絕境,泰國也曾擊敗巴林出線,兩隊實力不容小視。在裡皮的戰術安排下,能夠利用逼搶找回比賽的節奏。這兩場比賽,中國隊贏了,但有點狼狽。再看看越南、約旦等隊的表現,這也證明了曾經被視為“魚腩部隊”的這些亞洲球隊,實力已經出現了質的變化,一些球員已經展現了超過中國球員的實力。

本屆亞洲盃上,裡皮拿到中國隊自2004年之後,在亞洲盃上的首場淘汰賽勝利。但這個突破,其實還是要歸功於亞洲盃的擴軍。四年前,年薪只有100萬美元的佩蘭,也把中國隊帶到了八強上,只不過因為沒有擴軍,佩蘭的成績看起來沒有裡皮那麼顯眼。實際上,上屆亞洲盃的小組賽,佩蘭的中國隊,面對沙特、烏茲別克和朝鮮三支強隊三戰全勝,在死亡B組裡出線,那個成績更為顯眼。

這個對比不是說佩蘭比裡皮更“有兩把刷子”,只是說明這屆國家隊相比四年前,實力不僅沒有什麼提升,而且有所退步。這支平均年齡29.1歲的國足,是本屆亞洲盃平均年齡最大的球隊,以這樣一支老邁的隊伍,能夠達到八強,其實已經頗為不易。如果不是在淘汰賽遇上泰國,國足很難在八強中贏得一席之地。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國足與亞洲傳統諸強的差距,越來越大。

未來十年難覓良才

亞洲盃結束,裡皮離去,這屆國足也將解散重組。國足以平均年齡最大的陣容出擊,人們依然希望,從中能發現一些表現出色的新人,但事實證明,國足能打進八強,還是靠的老將,沒有能順利接班的新人,是本屆亞洲盃國足的一大遺憾。2019年9月5日,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世預賽就要開始了,誰能成為撐起國足新的脊樑?

亞洲盃5場比賽下來,國足的進球功臣除武磊以外,全都是老將。亞足聯官方評選的最佳陣容中,國足入圍候選的兩人是蒿俊閔和鄭智,都已年過30,馮瀟霆雖然對陣伊朗的比賽中犯下大錯,但其他幾場比賽依然是後防線的定海神針,郜林在前場也展現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屆亞洲盃上直觀的感受是整體年輕化,諸多95後紛紛登場,越南、伊朗、日本、韓國莫不如此,日本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9歲,韓國更年輕只有26.8歲。在越南等隊燃起的青春風暴在阿聯酋風光時,中國男足一眾老球員縱使咬掉了牙齒,卻也無法找回青春。

國足的阿聯酋之旅是銀狐保住自己執教名譽的征程,在這樣的情況下,裡皮挑選球員時賭博地選擇了一批他熟悉的老將,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年輕球員幾乎無人能堪大任。即便隨隊出征的幾名小將,如劉洋、劉奕鳴等的表現也難以令人滿意,被外界期待很高的小將韋世豪,更是沒有獲得出場機會。

當年“85後”球員在荷蘭世青賽的驚豔表現,使之成為了如今國足的中流砥柱。但是如今中國的國字號青年隊,在亞青賽連續無法小組出線,這已經說明在未來十年的國足後備力量比拼中,我們已經處於劣勢。希丁克剛接手中國21歲以下青年隊時,直言不諱:這批人裡面大概只有四五個符合我的要求。

裡皮當初提出要一統國家隊、國家二隊、U-20國家隊,形成可以銜接的戰術體系,從而讓各年齡段國腳能有序成長。然而,如今裡皮的“大國家隊”設想已然破產。所設計的思路已經徹底被推翻,各級國字號球隊的教練團隊幾乎來自不同國家。如今,U26國足還在國外集訓,不僅熱身戰績慘不忍睹,更有外援穿著國字號球衣上場的怪事。

足球要上去,必須尊重足球規律,紮紮實實從青訓抓起,這已是人盡皆知的道理。目前國足後備人才的匱乏,照前國腳謝暉的話說,是在為2002年以後的“瞎搞十年”“還債”。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走過的彎路,似乎還沒有真正成為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