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影业冰火两重天:猫眼即将上市背后 拖欠票款致影院讨薪无门

年关时刻,影业迎来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传扬许久的猫眼上市终于尘埃落定。 1月23日,猫眼发布公告:将于2月4日(大年三十)在港交所上市。

猫眼上市,表面上看,对整个在线电影票务市场是一个好消息,是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熬出头的好现象。

年底影业冰火两重天:猫眼即将上市背后 拖欠票款致影院讨薪无门

然而,2月1日,随着微博用户@李飞专职律师的公开爆料,撕开了猫眼上市的华丽外衣,将另一面中小影院艰难度日的真实生存状况大白于天下。

@李飞专职律师在爆料中提到,线索来自于一位影院的朋友,因猫眼对票款的蛮横“截胡”,回款链路被卡,导致工资拖欠无钱过年。

经调查取证后,毅然向央行及支付结算协会举报猫眼电影违法“二次清算”。

那么,什么是违法二次清算?

众所周知,用户在观影时包含着买卖双方的关系,即消费者向影院支付票款;影院向消费者提供观影服务并开发票。

看似简单的交易方式,在通过猫眼电影这一平台时,却增添了复杂的流程。

年底影业冰火两重天:猫眼即将上市背后 拖欠票款致影院讨薪无门

事实上,仅按照猫眼电影平台的业务本身,其并无权以销售者身份收取第三方卖家货款。

然而,猫眼电影却通过设置格式化合同条款和标准化程序,强制用户和影院接受猫眼电影这一平台代收代转票款的安排。

也就是说,资金从消费者钱包直接进入了猫眼平台,如果影院要拿回,就必须接受猫眼平台“T+7”“T+30”等不断延长的帐期日。

年底影业冰火两重天:猫眼即将上市背后 拖欠票款致影院讨薪无门

被滞留票款的去向?

令人震惊的是,在T+30到T+N不等的票款扣留期间,在影院度日如年捉襟见肘中,猫眼电影却可以任意挪用,完全将其变成了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资金池。

尽管《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下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并且明令指出,一旦第三方账户公司截住资金另作他图,其中资金隐患不言而喻。

年底影业冰火两重天:猫眼即将上市背后 拖欠票款致影院讨薪无门

但是,猫眼却仍然采取“迫使影院同意和授权猫眼电影代收影片票款,阻止票款在消费者和影院之间直接结算”的隐蔽手段截留商户资金从事违法“二次清算”行为。且长达四年,数额远超200万元的起刑点,不但威胁了消费者的票款安全,更是侵害了影院的票款权益。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内地总票房超过600亿。然而这600亿背后的部分中小影院却面临“至暗时刻”,影视行业的肌体正在遭受严重侵害。

事实上,在此之前,早有媒体爆料因猫眼拖欠票款导致影院运营困难的情况。

年底影业冰火两重天:猫眼即将上市背后 拖欠票款致影院讨薪无门

2018年1月,浙江某年票房过1000万的影院经理爆料,票务资金被猫眼平台“扣押”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是常事。一些中小影院由于没有院线支撑,已经到了停发秘钥的境地。如今,在当前影视寒冬之际,处于弱势方的中小影院仍然讨薪无门,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猫眼,却啃食着人血馒头为上市大开庆功宴,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从猫眼首次公布的1月31日推迟至2月4日上市,以及2月1日猫眼公布了发售价和配发结果,发售价格最终定在14.80港元/股,处于询价区间的下限等这些来看,市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