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億蛋糕待分割 養老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十萬億蛋糕待分割 養老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啥是佩奇》


前幾天,一部名為《啥是佩奇》的廣告片刷爆朋友圈,打動人心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我國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和城鄉割裂背景下空巢老人的精神匱乏。人口老齡化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必然趨勢,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多元化、多樣化、創新化發展,讓全中國的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政府、社會、家庭的共同責任和期盼,而可以預見的是,龐大的養老產業也將給投身其中的企業和資本帶來豐厚的回報。

市場需求爆發

近幾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截至2017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41億,佔總人口的17.3%,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未來老齡人口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的峰值,佔總人口的34.9%。持續增長的老年人口孕育了巨大的產業商機 ,據社科院估算,目前養老產業規模為4萬億元,到2030年將高達13萬億元。未來的10-15年將是養老產業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養老產業具有鏈條長、涉及領域廣的特點,細分市場眾多,涵蓋養老地產、醫療保健、養老金融、養老服務和老年用品等領域。養老市場蓬勃發展,無論是在硬件設施建設、產品服務種類創新還是服務標準規範都有重大突破,呈現全面開花之勢:保健品、醫療藥品、可穿戴設備、助行/康復/護理器材等產品需求井噴式增長,老年旅遊服務熱度不減,老年社區、養老機構、老年病醫院、療養院以及居家服務機構成為新的增長領域,保險、基金和長期債券等滿足老年人理財需求的領域取得快速發展。

政策密集出臺

各級政府充分認識養老問題的緊迫性以及養老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制定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勵、扶持養老產業發展。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吹響了養老服務轉向市場化的號角。2014年6月保監會出臺了《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5年,民政部、發改委發佈《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社會力量在養老產業的中堅力量,養老服務開始從鼓勵非盈利性轉向運營主體多樣化發展。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頒佈,提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民間資本、外商投資進入養老健康領域,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增加有效供給等利好信息;養老服務對接需求,大量資本進行新型模式的挖掘,探索最符合國情的養老模式。2017年8月財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聯合發佈《關於運用PPP模式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地方政府運用授權經營、資本金注入、土地入股、運營補貼、投資補助等方式對養老項目進行支持,允許社會資本配套建設符合規定的醫院、康養中心、療養院及附屬設施等經營性項目,提高項目綜合盈利能力。特別是2018年,養老產業政策密集出臺,從降低產業進入門檻、細化行業落地標準、基地地方創新實踐、吸引外資進入、支付端創新、人才端供給等方面,全面推進醫院結合、智慧養老、旅居養老等業態領域發展,政策內容也在框架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逐漸走向多元化、精細化、落地化。

資本群雄逐鹿

市場需求的井噴和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激發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十萬億元級的養老產業市場即將開啟,靈活性更強的民資和資金成本更低的國資爭相入局,食品、地產、保險、醫藥企業紛紛擴張版圖。以萬科等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依託養老地產開發延伸拓展養老產業生態鏈,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是近年來中國養老產業突飛猛進發展的主力軍。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機構頻繁試水養老市場,除了養老專屬理財產品、養老保險產品、養老金信託產品等金融產品以外,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泰康等險資企業更是涉足養老地產行業,發行理財類與長照類養老保險產品,建設大型養老社區,達到構建長期穩定客源與收益、與保險產品形成互動。

結語

在政策、資本、市場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養老產業即將迎來黃金髮展期,十萬億的市場盤子無疑是塊“大蛋糕”,但如何切好這個“大蛋糕”還要面臨諸多挑戰,單靠概念炒作和資本投機難以維繫,支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一定是具體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能力,而外生動力需要政策引導、規範和監管的持續發力,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政府、企業、資本共同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