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2岁中国少年,登上《自然》2018世界10大科学人物榜首!

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之一,

《自然》杂志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就以报道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突破为己任。

这也让它见证了无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轨迹。

而除了文章质量外,该杂志同样让人惊叹的还有高达90%的退稿率

换句话说,每10个投稿人各投1份稿,很可能仅有1份稿能发表。

所以一直以来,全世界许许多多科研人员都以能在它上面发表过文章为极致荣耀。

结果就是这样一份要求极高的杂志,却在2018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评选活动中,

将榜首给了年仅22岁却已经在麻省理工攻读了四年博士学位的中国年轻人。

12月1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曹原,

《自然》称其为“石墨烯驾驭者”。

刚刚,22岁中国少年,登上《自然》2018世界10大科学人物榜首!

(曹原)

(一)

曹原究竟靠什么 “彻底征服”了评委?

时间回到2018年3月5日,当天,《自然》用连刊两文的形式报道了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而第一作者均为曹原。

不仅如此,杂志还专门为曹原团队的这两篇文配了ugene J. Mele的评述性文章。

能够让见多识广的《自然》如此重视,足见曹原团队的这个重大发现有多么的震撼!

刚刚,22岁中国少年,登上《自然》2018世界10大科学人物榜首!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传统导体由于其电阻的存在,在长距离输电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能量损耗。

为此,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很多科学家都在试图找到能够将能源损耗降最低的导体。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汞(水银)的电阻会突然消失,呈超导状态。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超导体的存在!

后来,他又相继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

昂内斯也因此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奖。

只可惜,金属或合金的临界温度一般都很低,要维持这么低的温度必须依赖于昂贵的低温液体,这会导致超导应用的成本急剧增加,维持低温的成本甚至远远超过了材料本身的价值。

换句话说,昂内斯的发现只能应用在科学实验和高新技术中,而不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普遍应用。

刚刚,22岁中国少年,登上《自然》2018世界10大科学人物榜首!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昂内斯)

于是,在昂内斯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始了追寻“高温”超导之路。

当然,这里说的“高温”,并不是指大家平常理解的高温,而是相对原来超导所需的超低温高许多的温度。

但这条高温超导追寻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畅。

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只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超导。

直到1986年,缪勒和柏诺兹发现一种成分为钡、镧、铜、氧的陶瓷性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温超导性,临界温度可达35K(﹣240.15℃)。

缪勒和柏诺兹也因此而荣获了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刚刚,22岁中国少年,登上《自然》2018世界10大科学人物榜首!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缪勒 & 柏诺兹)

只是,铜氧化物缺乏柔韧性和延展性,容易在承载大电流时失去超导电性而迅速发热,应用起来仍存在许多技术难度。

与此同时,因为物理性质极其复杂,有关铜氧化物的超导机理也仍未被探之。

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Laughlin就如实说过: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

刚刚,22岁中国少年,登上《自然》2018世界10大科学人物榜首!

(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Robert Laughlin)

而这样的困境,则因石墨烯传导实验的成功出现了重大转机。

2017年8月,曹原和他团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

简单的说,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旋转到特定的“魔法角度”(1.1°)叠加时,它们就可以在零阻力的情况下传导电子,即刻显现超导特性!

这个发现足以让所有为“低成本超导体”奋斗的科学家们兴奋不已:

相比铜氧化物,石墨烯这种材料比较简单,且科学家已经对石墨烯研究得算比较透彻,所以,利用石墨烯来研究非常规超导现象,可以有效加快科学家实现室温超导的步伐。

无疑,22岁的中国少年曹原,为延续了百余年并聚集了数代物理学家心血的超导研究带来了新思路!

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Cory Dean就表示:“我们接下来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眼前的机会巨大。”

如此颠覆性的研究成果,《自然》杂志自然不会错过!

(二)

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特别是家长朋友,想知道曹原为什么能如此优秀?

其实,“天才不是一天炼成的”!

在22岁的年纪就取得如此成果的曹原,称之为“天才少年”并不为过。

然而,翻看他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除了天赋异禀外,曹原的成功也和成长环境有关。

在曹原很小的时候,就对科技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喜欢把各种东西拆了重建。

好在学校和家庭对其异乎寻常的好奇心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以至于在曹原11岁时,甚至在学校的实验室里,用家里的银镯子和买来的硝酸合成了硝酸银。

后来13岁考上高中的他,一年后即参加了高考,并以理科669分的高分被选拔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大学期间,他分别前往密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进行交换研究,为自己的研究之路打下基础。

待到毕业,曹原又远赴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那里潜心研究了四年的石墨烯超导课题,这才有了石墨烯传导实验的成功。

“天才更需要面对失败的勇气”!

用四年的时间去做同一件事,失败自然已是家常便饭。

但曹原却说: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吃一堑长一智,做的多了,慢慢有经验了,自然就攻克了。

“天才也总是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面对巨大的荣誉,自由22岁的曹原却没有飘飘然,他表示:对于神奇的石墨烯,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可见,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优秀的人总有着众多相似的品质。

祝福曹原,期待更多突破性实验成功的消息传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