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寶上“交易5萬、轉賬20萬”或受可疑監控……

還有幾天我們就將迎來2019年,而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又一新規即將生效

!

2018年6月,央行正式發佈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

《通知》中明確規定: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等在內的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個人交易金額達到5萬以上,轉賬金額達到20萬以上的請款時,第三方支付機構會在後臺進行監控,通過系統分析的方式,來識別這種交易是否屬於可疑交易,如交易正常則不會上報,如交易存在問題,則立馬上報。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也就是說,幾天後,我們在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賬戶時,

若是消費達到5萬塊錢以上、轉賬金額達到20萬以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額可疑交易進行監控!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一)

對於第三方支付平臺,新規無疑意味著“工作量”的增加,因為今後它們需擔負起監控我們所有人賬戶流水的責任!

央行這是在找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麻煩?

其實在該新規之前,銀行就已遵守著央行的這項規定,需每日監測大額交易以及可疑交易,並將符合條件的大額交易與可疑交易,及時上報給央行反洗錢中心。

與此同時, 自2013年以來,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規模就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通過第三方支付完成的交易金額,已超過100萬億。且2018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預計將超150萬億元,達到

171.5萬億元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短短几年間,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就已經快夠的上整個銀行網銀交易規模的十分之一。

中國銀行業協會正式對外發布《2017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2017年網上銀行交易金額為1725.38萬億元。

眾所周知,金融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而若金融風險突出的話,經濟安全也必將受到威脅。

恰恰第三方支付,因為之前監管不夠全面曾亂象百出。

很多不法分子因為怕走銀行賬戶會被查,便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將非法資產轉入多個不同的賬戶,最後利用銀行卡提現,通過 ATM 機取走。

而第三方支付機構開闢的跨境業務被開闢成了跨境洗錢大的新通道。

比如不法分子先在境內用人民幣購買電子禮品卡,再在境外將禮品卡兌現成美元,這樣便實現了資金的跨境流動。

因此,央行會加大對第三方支付賬戶的監管實屬必然!

(二)

那麼對我們普通用戶來說,新規的實施會產生直接影響嗎?

對此,就在今天(12月25日),新浪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

在參與的4608人中 ,有

38.5%的人因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大額交易和轉賬需求,所以覺得會受到影響;

而另外的61.5%的人則覺得自己離新規中 “交易5萬和轉賬20萬”衡量線有點遠,因而沒啥影響。

注意!1月起,微信支付、支付宝上“交易5万、转账20万”或受可疑监控……

事實上, 正如前面所說的,央行出臺這個規定主要目的是為了打擊不法分子的洗錢或其它非法活動,而不是為了限制大家使用第三方支付。

所以,不管大家在第三方平臺的交易是否達到了新規中的“交易5萬、轉賬20萬”,只要是正常的消費和轉賬便不會受到啥特別的影響。

退一步說,即便被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後臺誤認為大額可疑交易,若是能講清楚資金用途且不涉及相關違法活動,同樣不用擔心。

今後大家該怎麼花就怎麼花,一切照舊!

不僅如此,央行此新規的實施,還會給公眾帶來一個最直接的好處,那就是有效減少各種網絡騙局的發生。

試想,所有的線上大額異常轉賬都將被嚴密監控和上報,那些騙子還敢用支付平臺來行騙嗎?!

我們正步入一個移動支付無所不在的時代。

然而,這看似並不是很起眼的領域,卻隱藏著很多我們常人難以搞清楚的風險,

正是為了將這些風險儘可能“扼殺”在搖籃中,國家才會積極出手。

相信在未來,在行業的強監管下,第三方支付會越來越規範和安全!

<table><tbody>21財經搜索
ID:www-21so-com長按並識別關注

21財經搜索:迅速撥開冗雜信息的迷霧,聚焦財經熱點,傳遞有效的財經信息,讓您在這裡讀懂財經,玩轉財富圈!/<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