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顧高官、顧問的勸阻,執意要從敘利亞撤出美國軍隊,國防部長馬蒂斯為此一怒辭職。
美國輿論在為此激辯的同時,再次引出一個問題:不斷退出國際協議、如今又熱衷於撤回軍隊的特朗普,是不是傳說中的“孤立主義者”?
所謂孤立主義,是指一國在軍事上採取不干涉原則,在經貿上儘量減少與外國交往的外交政策。
就美國來說,在其建國之初、一戰初期和二戰之前及初期,孤立主義都很盛行。但二戰以來美國則憑藉實力,充當世界警察,插手各地事務,自然不再是孤立主義。
特朗普上臺後,決定要“糾正”前任政府的做法,先是退出一系列國際協議,接著又和北約盟國鬧彆扭,很不願意承擔歐洲防務,現在又執意從敘利亞撤軍。
而且,宣佈從敘利亞撤軍後,特朗普連發推特表示,土耳其就在敘利亞隔壁啊,埃爾多安總統也多次跟我說他可以負責清除“伊斯蘭國”勢力,那就讓土耳其來負責吧,我們的軍隊要回家——這語氣聽起來,很有“孤立主義”的味道。
聯想到今年夏天特朗普和北約盟國的吵架,11月份法國總統馬克龍對特朗普民族主義的批評,如果特朗普真如傳言那樣想從阿富汗撤軍,相信會有更多人認為,他就是個“孤立主義總統”。
不過,在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進行整體評估時,很多分析者認為,特朗普這並不是孤立主義。
美國保守主義刊物《國家利益》前一陣曾刊登一篇文章,認為特朗普的外交不是孤立主義。
該文稱,從軍事上來說,特朗普和北約盟國的矛盾,主要是要讓其他成員國多出份子錢;
在他就任總統後,北約經費並沒有減少,而且北約成員國還增加了(去年6月,黑山共和國正式加入北約);
波蘭曾提議美國在波蘭駐軍,並把軍事基地命名為“特朗普堡”,特朗普對此“很有興趣”,說明如果有別的國家出錢,他不反對在外國駐軍。
所以,文章認為,特朗普退出一系列協議和國際組織,也不意味著美國不再參與這些事務,而是特朗普認為美國“吃了虧”,需要有“更好的協議”。因此不能說特朗普是孤立主義者。
英國的《金融時報》也認為,雖然特朗普的變化無常、語言的攻擊性以及在操作層面上的“無能”,讓他的外交政策顯得混亂,但從根本上來說,特朗普的外交是“積極的”,談不上是孤立主義。
不是孤立主義又是什麼?上述兩篇文章都認為,實際上特朗普外交是“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的結合。也就是說,特朗普退出國際協議和國際組織,不是退卻,而是要用單邊主義,來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
《華爾街日報》12月23日的一篇分析文章,則認為特朗普從敘利亞撤軍,本質上是民粹主義——特朗普的民粹主義,本質就是要推翻美國以往政府的做法。
不過自由派認為,無論什麼主義,特朗普的做法,對美國戰後建立起的防務體系和盟友關係都是一個極大傷害,長遠看損害美國利益。
更有意思的是,《華盛頓郵報》12月21日還發表一篇文章說,特朗普的外交是“孤立主義”和“毫無意義的動用武力(比如轟炸‘敘利亞機場跑道’)”的奇怪結合體。
該文作者說,由於通俄門調查以及民主黨控制了國會眾議院,特朗普未來兩年在國內應該沒有什麼作為。
他當然也不甘寂寞,極有可能在外交上製造大新聞,比如:威脅退出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從韓國撤軍、轟炸委內瑞拉,甚至轟炸伊朗……
特朗普有可能轟炸伊朗嗎?《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認為,一般說來不會,但如果“福克斯新聞”哪天說,伊朗領導看不起特朗普,說特朗普“太弱了”,那特朗普一怒之下,真可能下令轟炸。
這個假設的意思是,特朗普愛看吹捧他的電視節目,而他如何決策往往受電視節目影響,很是衝動,頗有“電視優先”的意味。
閱讀更多 錢克錦專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