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靈秀杯”參賽作品丨丹後滑雪記


張澤“靈秀杯”參賽作品丨丹後滑雪記


丹後半島,位於京都府西北部,山高瀕海。入冬,當西伯利亞寒流捲起漫天風雪跨日本海南下,只見群山盡素,層林皆白,好一派晶瑩世界。

滑雪旅行費用不菲,京都府觀光聯盟慷慨仗義。京都各院校留校學生中,每年都有40名幸運兒得以參加該聯盟組織的免費滑雪旅行。我運氣不錯,在眾多報告者裡,抽籤得中,參加了今冬丹後之行。

我們40名各國留學生,乘大巴穿州過府,換小巴爬山越嶺,只覺隨海拔漸升,紅楓綠葉淡去,藍天下,滿目僅剩下白和灰兩種色調:白的是雪,枝椏、坡面、屋頂,凡留不住雪的地方,在刺眼的雪光輝煌映下,本色全失。放眼所及,遠山近嶺,房舍林木,宛如黑白電視的屏障,單調中讓人領略到遙遠的神奇。

路盡車停,僅僅爬到山肩。大夥下車,張嘴一笑,團團白霧噴薄而出,笑容立刻被凍在臉上。好冷哇!

山道溼滑,踩雪化水,如溪淌落。眾人不敢大意,若此處“滑雪”,下去準成個冰凍的泥鰍。

山坳,背風朝陽,三兩矮屋依圍著一幢不大的二層木結構建築,那是我們此行的宿營地——瑞士村。

屋裡真熱,暖氣,澡盆。人情。大家小憩入浴,再聚攏時,五湖四海的男女,一款店裡準備的和式浴裝打扮,相顧忍俊,只恐貽笑大方。

入夜,窗外雪野,在星月下安詳地泛著青光。室內燈火燦爛,京都府觀光聯盟正為留學生舉行盛大歡迎晚宴。大家在榻榻米上團膝而坐,面前矮桌上粗糙卻別具鄉韻的杯盤碗盞,盛滿豐美的村俗料理。長輩舉酒,動情祝願,瓊漿玉液中漾滿了友誼。一群和服女子,手捧斗笠,即興跳起當地土風舞。留學生中好動者已自按捺不住,管他會也不會,插入武娘行中,手舞足蹈。舞者笑,觀者叫,擊掌如春雷,在雪夜的山中盪開去。

一夜狂歡,遲睡早起。當旭日像沒醃透的鹹蛋黃,糊塗爬上東梁雪線,我們朝食已畢,整裝待滑。

初試滑雪,光那套行頭,就頗為新奇。緊身的滑雪服,居然能在嚴寒中勾勒出姑娘的曲線。笨重的滑雪靴,一旦踩到滑雪板上,兀自像飛將起來,根本不聽調度。未待上山,就有人在平地練開摔跤來。 纜車將我們送至山頂,真正的滑雪場展現在眼前,彷彿一條白闊的河道,借山勢奔騰而下,起始落止間,少說上千碼開外。披掛停當的留學生們,你看我,我望他,正止步不前,忽見人叢中閃出一黑衣者,原來是瑞士村陪我們滑雪的教練梅田先生,他嘿嘿一笑,蹬腿推杖,躍將出去,猶如穿雲雨燕,瀟灑地沿雪道作“之”字彎飛速下滑,看積雪從他身後起落四濺,羨煞觀望的我們。

京大法學部的美國佬傑松,不肯示弱,從他特意在滑雪服外套一件鮮綠色雪披的架勢,不難估出他的斤兩。果然,他靈巧的轉彎身手和直滑時半蹲的款式,與先行的日本教練有異曲同工之妙。緊接著,挪威姑娘埃斯娜、德國大鼻子郝克奇相繼滑下去了。當前蘇聯阿塞拜疆共和國的大個子威列霍夫飛騰而下掉頭360度接進時,山上山下,同聲喝彩,連道旁枝椏上的掛雪也應聲顫落。

旅行團中,以中國學生居多,該有龍的傳人站出來了,那是來自哈爾濱的一位姓齊的棒小夥子。他回眼望大家,神情似有幾分“血染的風采”。只見他深吸一口氣衝將下去,毫不轉彎,勇往直前。隨降速加快,人們開始為他歡呼。忽然,歡聲戛止,大家驚異地發現,下滑者不是不想轉彎,而是不會轉彎!眼見他高速衝出滑道盡頭,撞進對面山腳林子裡去,身體一歪,重重撲翻在雪地上,但見身落處雪霧騰起,待視野清晰時再看,人已伏在林邊積雪中。山下的人朝他跑去,可沒等近前,人卻驀地一躍而起,將跌落的滑雪板高舉過頭。

泰國、巴基斯坦和韓國的同學前仆後繼地下滑失敗後,除日本之外的亞洲人再不敢逞能,大夥由教練領著,到山腰處有一個非洲兄弟報名應徵。

小山丘坡緩道短,我們摔了一頓跟頭之後,都摔出明白來。其實,滑行之理極簡單,平衡是關鍵,可要在坡面降落過程中保持平衡,談何容易!若將坡面看成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那麼斜邊上的垂直應是等分直角的一條直線,而我們往常習慣的卻是地心垂直,潛意識極不適應坡面垂直,越求穩,越不敢前傾,就始終不能保持降落過程中的平衡,因而在速度和斜面的合力中,屢被後仰摜跌。跌得多了,竟不願起來,因為不起來就不用擔心再跌倒!我不由得臥雪仰天,苦笑長嘆:卻原來,靜止的穩定結構和前進的穩定結構取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平衡模式,任何試圖以靜止的絕對穩定來追求前進中的平衡的做法,結局必是四腳朝天,滑雪板在你腳下才能顯現出真正的意義。

張澤“靈秀杯”參賽作品丨丹後滑雪記


冬日過頂,風兒在西梁林梢打著愉快的呼哨,撫摸雪原林海,撥弄姑娘的長髮和小夥兒敞開的胸襟。午餐就在半山坡一塊積雪平地舉行。幾條長方形的木臺,兩個汽油桶改裝的烤爐,木炭的火舌將鐵架上的牛肉、魷魚舔得吱哇亂叫,微焦的玉米散發出甜甜的糊味,一大鍋紅豆沙攪拌起騰騰熱氣,爬過樹梢,翻越山脊,融於天際。那些年輕的舌頭在搬運野味時,也沒忘記將一曲卡拉OK奉還山林:日本人想起《北國之春》,韓國人鍾愛《桔梗謠》,美國人歡樂的《聖誕曲》,英國人深沉的《魂斷藍橋》,臺灣姑娘《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北京小夥唱的則是《敬愛的毛主席》……

再踏滑雪板,自信與腹中能量較前迥然不同。大家在不同的高度上選擇自己的下滑位置,起點雖異,卻都能盡情領略滑之樂趣。滑是琴鍵上一組優雅的爬音,由高往低演奏出迷人的樂章;滑是瞬間忘卻的解放,將鄉愁拋於腦後,追逐歡樂奔向未來;滑是一行絕妙的數論公式,在求解變數中反饋出無窮的人生哲理。你能在滑行中貼近自然,在滑行中認識自我,在滑行中去掙脫思維定勢的羈絆。

張澤“靈秀杯”參賽作品丨丹後滑雪記


然而,滑,太短暫!美妙的感覺,隨腳下的停頓,立即將你拉返現實。你得將雪板雪杖扛上肩,趿著沉重的靴子,朝上爬。一分鐘的下滑樂趣,必須付出十倍以上的逆行時間、氣力換取。但是,無人停步,為了瞬間的輝煌,眾人甘願燃燒青春和熱血。丹後的山林白雪作證,這群來自各國的學子們,就是這樣在雪道上攀登的。他們也將這樣,在日本的學府裡,追求,奮進!

林噪暮鴉,夕輝淡抹天際;鳴笛催歸,健兒餘興未盡。當我們的車在逶迤的山道上盤旋遠去,瑞士村好客的主人們,還在那高高的村頭,將團團雪球滾下,以當地特有的方式,為留學生們送行呢!

張澤,祖籍黑龍江,卻生於廣州。青少年時期為文革的洪流所裹攜,到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結果耽誤了讀書。後來,與命運抗爭,考上大學,畢業分配在高校執教,期間既做過記者,還留過洋,狠狠折騰了許多年。再後來,折騰夠也折騰累了,於是提前退休,迴歸山野,過採菊東籬之晚年。現如今,與老妻相伴,栽樹種菜,撰文練字,再不想全人類解放的事了。

張澤“靈秀杯”參賽作品丨丹後滑雪記

朗讀者簡介

山那邊,喜歡自然簡約,喜歡文字,喜歡音樂,偶爾朗讀。


張澤“靈秀杯”參賽作品丨丹後滑雪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