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袁紹庶出子的逆襲

不一樣的袁紹庶出子的逆襲

袁紹作為其父袁逢的庶出子,從他後來被過繼給早卒的伯父袁成,就可以看出來很不受家裡人待見,因為袁成早卒,官位只做到了左中郎將,說白了沒有啥政治遺產。但即使是這樣,袁紹憑藉著自身努力,獲取了在官場的寶貴人脈,也積累起不可忽視的聲望!即使大家都有一個誤解,認為袁術是嫡子,在袁氏家族中地位要比袁紹高很多,其實他倆差不多,半斤對八兩吧。

不一樣的袁紹庶出子的逆襲

真正袁氏第五代的領軍人物是他們的哥哥——袁基,他不僅承襲的父親袁逢的爵位,而且官至太僕,為九卿之一,只比三公低了一級。如果不是後來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導致董卓一目之下屠了袁氏滿門!袁紹和袁術根本就很難有出頭之日,袁基憑藉官位和在氏族中的地為,只要一句話,他倆就要乖乖聽著。而董卓進京,袁紹和袁術逃走起兵,為何袁氏一門沒有人逃走,原因也值得深思,好的話是成就一門忠烈的美名,腹黑一點的就是袁紹和袁術借董卓之手“黑死”了一直壓著他們的大哥!用心觀察一下,在起兵討伐董卓之初,袁紹和袁術可是一夥的,袁紹是盟主,袁術負責後勤,不是信得過的人,怎麼會讓他負責糧草。

不一樣的袁紹庶出子的逆襲

袁術兄弟反目恰恰就在袁基死後,因為此時袁術成為了嫡長子,他應該自認為鹹魚翻身,取代袁基號令袁氏一族,可惜袁紹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兩兄弟最後才會鬧的那麼僵,甚至反目成仇!但不管怎樣,袁紹最終完成了庶出子的逆襲,成為亂世中的霸主之一。所以說袁紹沒心機,呵呵了。應不應該管天子袁紹另外一個被詬病的地方就是沒有去挾天子,給了曹操機會。其實關於應不應該挾天子這點本身就值得推敲!一千多年後的元末,朱元璋就曾面臨和袁紹相似的問題,到底救不救出於水深火熱的小明王呢?當時朱元璋最信任的謀士之一劉伯溫就勸道:“幹嘛要救,該自己請回個領導夠你頭痛的!”(後來朱元璋果然頭痛的要命,不得不私下解決了小明王)發現了麼,這句話和袁紹當初反駁謀士去救漢獻帝是不是驚人的相似!你可以說袁紹無謀,但你總不能說劉伯溫白痴吧?所以挾天子有好處也有壞處,當時對於袁紹來說很雞肋,因為袁紹實力最強,只要穩紮穩打,統一北方,天下指日可待。他應該巴不得其他諸侯搶來搶去把漢獻帝搞死才好呢!官渡之戰大意了這點沒啥好反駁的,袁紹從發動這場戰爭就是個錯誤!而且是戰略錯誤,因此給了本來註定失敗的曹操翻盤機會,至於後來的燒糧草,都是戰術上的問題,這種錯誤就連諸葛亮也犯過!曹操後來在赤壁也犯了和袁紹一樣的戰略錯誤!所以說在整個三國時期,袁紹雖然很難說是頂尖的梟雄霸主,但至少也是中人偏上之資!

不一樣的袁紹庶出子的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