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武当山一位七八十岁的老道长练剑,周围游客想给他鼓掌。老道长说,不用鼓掌了,不然被师父知道了要挨骂。挨骂?这是远离尘世的老道长有童真的一面?还是真的存在电影里的道祖显灵?亦或是这位老道长的师父是位深藏不漏的高人......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在大家的印象里,很多道士都喜欢手持拂尘,背负一把宝剑,仗剑走天涯。为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单单选择宝剑呢?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自初中历史课本我们便明白道教是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代由“五斗米道”张道陵所创,那时期社会混乱,在道教修心养性同时也要抵御敌人的侵袭。所以现在张天师的形象一般都是骑着黑虎坐骑,手持法剑。张天师去世前说:“吾升天之后,留太上所赐宝剑、印箓,以付子孙。”此后印和剑就成了天师府的信物。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还有影视中常出现的茅山派,是上清派最终定下来的正式名,为南梁陶弘景所创,现在的茅山派又分为南北两派,北茅山和南茅山。茅山宗师相传,也是有印有剑。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全真派创派祖师王重阳在金庸小说的的形象是身材甚高,腰悬长剑,风姿飒爽,英气勃勃,飘逸绝伦,为“华山论剑”的第一名。其七位嫡传弟子也被称为“全真七子”。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武当派起于元代,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五代孙夷中《三洞修道仪》,记载了三洞道士佩带法剑的等次:

正一盟威箓道士佩带

斩邪威神剑

洞神部道士佩阴阳斩魔剑

高玄部道士佩金刚洞神剑

中盟洞玄部道士带阳光洞神剑

中盟女官(女道士)佩阳光剑

三洞女官带九真剑

为什么道士是用剑而不是用其他兵器呢?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逢太平时道士上山清心寡欲,隐士修行;处乱世年间,道士出山降妖除魔,济世救人。

剑自古是君子所配,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虽是凶器,但他是站在执法者的立场,也代表威严权威公正,所以道者多佩剑,同时不仅道教,儒家,墨家,法家等有地位的基本都佩剑。刀是战场凶器,为杀而杀,所以用刀的多是基层出身,大多可成长为悍将,故用刀多,用剑少。

剑是君子,短兵之首。最主要的古代佩剑不会当造反抓。而私藏铠甲弓弩大刀就容易被抓。

粗俗的讲,就是吃饭家伙。如果道士都腰挂单刀,看着就不伦不类。利者为煞,而剑从外形上也符合这一点,阴邪之物都怕煞气重的东西,所以利器杀生越多煞气越重,也就越好用。

综上所述,剑是最适合道士用的法器。杀过生的剑存世量很少,通常都是老年间一代代传下来的,普通人也就很少见到了。如果一个道士配把古剑,即使品相很普通,也不是什么名剑,那对他来说这就是至宝,你出多少钱他都不会卖的。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古代大多数师傅收徒都是从心开始练起的。。。练武的蹲马步,射箭三月都碰不到弓,唢呐先练气,唱戏吊嗓子等等。

古时道家收徒传教十分严谨,需要经过多种仪式,通过长时间的考验,方可列为入室弟子,进行最后的传教。一般来说,新收弟子三年之内干一些粗重的活,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传授一些基本功夫和经典,对他进行意力考验。三年满后,才会举行一个仪式为他关巾,收为正式弟子。而后便要让他外出云游,但师父又会担心其弟子受不了种种诱惑而一去不复返。

为此,在他临行前会赠送他几件物品以示警戒。其一:腰带,是在暗示弟子外出途中在谨尊师训,一路参访,心存正道,勿犯心猿意马。其二:拂尘,其意是参访途中,要广结善缘,一旦被俗事所恋,当拂手离尘而去,不受所累。其三:宝剑,一旦有遇红尘之事难以割舍,应当机立断,斩断尘缘。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道教的镇观之宝七星剑。

清朝初期,道教兴起。自古来道士均以“七星剑”为作法仪典的法器,甚至以“七星剑”为镇门之宝。七星剑是道家仙剑,形制透着几分古朴典雅。盖何得名“七星”?自古以来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七星剑名字的来源很简单,只是因为宝剑上面镶有七颗铜钉,而有的人则认为七星剑名字来源于中国道教的星宿信仰。

道士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是用刀

喜欢刀剑的朋友可以私聊我哦!2019年新品很快就要出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