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媽這件事上,我還真不如佩奇她媽!

當短視頻《啥是佩奇》刷爆網絡時,我們應當思考,“佩奇”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

“很多道理我原本並不是不明白,比如耐心,比如包容,比如理解孩子。但想通這些需要一個過程,於我而言,這個過程是在看著佩奇一家如何生活時完成的。”

這一家人,活出了一個理想中完美家庭該有的樣子。

在當媽這件事上,我還真不如佩奇她媽!

在當媽這件事上,我還真不如佩奇她媽!

作者 | 張渺

第一次聽說《小豬佩奇》的時候,我閨女一歲,還沒到會看動畫片的年齡。老同學在電話裡抱怨,她家娃為這部動畫片,霸佔了電視。

我嗤之以鼻,先入為主地把這個“什麼豬”,歸類到了“什麼羊”“什麼熊”,那些讓我早早下定決心,千萬百計也要避免孩子看的動畫片裡。

老同學挺認真地說:“很好看。”我不置可否。

一年以後,那隻粉紅色的小豬,自英國遠渡重洋而來,帶著她的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帶著她的小夥伴,帶著她的弟弟喬治,以及那頭“嚇人的”恐龍,霸佔了我家的玩具筐、繪本架,還有我閨女的日常用品。電視一開,小豬佩奇一家蹦蹦跳跳歡聲笑語,我閨女在電視前,跟著蹦蹦跳跳笑語歡聲。

我呢?我正在感慨,在當媽這件事兒上,我還不如一隻豬。

任何文化中,母親,都是一個被頌揚的身份,這個身份承載著無盡的愛與責任。在生理和倫理上,成為母親,只需要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但我始終懷疑,女人真的天生就知道如何當一個母親嗎?

成為母親之後,我看著我的女兒,她那麼小那麼嫩,看著我的時候滿滿都是依賴。我知道我有多麼愛她,可我依舊不敢說,我知道該怎麼做個好母親。

做個好母親——並不是只有愛就足夠的。愛或許是天然的,教育卻並不是。

當了媽,我一邊讚歎新生命的美妙,一邊經歷著產後的激素水平紊亂。為了哄娃整宿整宿無法安眠,往日睡到自然醒的生活遙不可及。孩子漸漸大了,愈發雞飛狗跳,要時刻盯著她別把不能吃的東西塞進嘴裡,別爬到危險的地方去。她和小夥伴一起玩,我既擔心別人欺負她,也擔心她會欺負別人。剛把她的玩具筐收拾好,一扭頭,又被倒了一地。

生活的一地雞毛,瑣碎又讓人無處可逃。當我被這些雞毛糊了一臉後,理智時常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去。

於是,我會衝她發脾氣,會在她的屁股上拍巴掌。煩躁到極致,我任由她站在我旁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冷著臉不理她。每一次發火之後,我都會懊悔。最近這半年來,我懊悔的時候還會告誡自己:看看人家豬媽媽!

豬媽媽真是母親這個身份的典範。

她穿著雨鞋,和孩子們一起在泥坑裡跳,即使身上弄髒了,也只是說:“只是些泥而已。”

她哄兩個娃睡覺,儘管他們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拋出來,就是不肯老老實實睡覺,她也沒有不耐煩。

她工作時,佩奇和喬治弄壞了她的電腦,她並沒有焦慮或生氣,更沒有責怪打罵這兩個孩子。

但她也不是放任孩子們的,她會要求他們幫她做一些家務,對他們玩耍的時間和方式提出一些規則和要求。她讓佩奇自己把玩具整理好——雖然佩奇很快又弄亂了。

當佩奇在“換上雨鞋跳泥坑”,還是“穿著新鞋在旁邊看”兩個選擇中猶豫時,她也沒有幫孩子作決定,而是讓佩奇自己拿主意。

任何職業都要經過培訓,為人父母卻不需要考試。我並不想當個“不及格”的母親,於是一邊擔心過度的放任會製造出一個“熊孩子”,一邊擔心太嚴厲會扼制了孩子瑰麗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一邊擔心太早讓她學東學西會揠苗助長,一邊擔心放任不管會讓她在起跑線上慢半拍。我左支右絀,苦苦尋找平衡點,育兒書裡的條條框框細分到孩子的月齡,我卻在日常應用中感到捉襟見肘。

成為母親的“就職培訓”我用了兩年,初窺門徑。我終於能夠控制住脾氣,在發火前深呼吸,也不再計較女兒在地板上踩髒的襪子。我有時仍然會忍不住衝著她喊叫,但音量已經一次比一次低了。當她偶爾尿了褲子,我告訴自己,這對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是正常的,我決不能對她發火。

很多道理我原本並不是不明白,比如耐心,比如包容,比如理解孩子。但想通這些需要一個過程,於我而言,這個過程是在看著佩奇一家如何生活時完成的。

這一家人,活出了一個理想中完美家庭該有的樣子。

他們並非沒有缺點,豬爸爸有點懶,佩奇有點小虛榮和小心眼,喬治挑食且不樂意和小夥伴分享玩具,狗爺爺和豬爺爺經常爭強好勝。

但他們也會互相諒解,互相尊重。父母永遠不會從孩子的生活中缺席,朋友在爭執後很快就會和好。

當小孩子們一起問家庭主婦兔媽媽為什麼沒有工作時,兔媽媽的回答是:“你們以為,是誰在照顧你們這些小傢伙呢?”

如果說,我願意讓女兒看一部什麼樣的動畫片,大概就是《小豬佩奇》這樣的了。

她會慢慢長大,那些陪伴著她的小豬玩偶,總有一天會被束之高閣,但那些和愛與美有關的事,會銘刻在她生命裡。

她收穫了快樂,可學到更多東西的人,或許是我。

中國青年報出品

在當媽這件事上,我還真不如佩奇她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