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實施近一月 代購已“死”?

曾經瘋狂的代購們,在沒有明確法律制約下,瘋狂攬財近20年。終於,他們的財路或被終結——經3次徵求意見、4次審議、5年完善的《電商法》,於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有專家斷言,出境“買買買”快速賺錢的時代已經終結;有機構預測,這標誌著代購們的“職業終點”……

在《電商法》實施近1個月後,這則法律的“效力”究竟幾何?

你會發現,琳琅滿目的洋貨依舊出現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微信“封號”暫未上演,膽大的韓代們照舊往返於兩國……刷屏、接單、掃貨、海關“逃生”,似乎一切都未曾停止。

唯一不同的是,恐慌的言論在不斷蔓延,代購們開始了“群體性焦慮”,他們在法律的邊緣徘徊。

《電商法》實施近一月 代購已“死”?

一位資深代購說道:“遊戲規則在崩盤,全行業危機浮現,洗牌期已經到來。這是個人與法律的遊擊,更是平臺與監管者的博弈。各位,且賣且珍惜!”

的確,個人代購逐步走向末路,平臺化的跨境電商開始崛起。隨著市場監管體系和法律的不斷完善,野蠻生長的代購行業也將走向合規化。

而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大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和京東,亦在《電商法》上展開了博弈。反觀阿里的淘寶,主要採取C2C模式,有部分賣家以自然人網店的名義不納稅,所以法律對這類群體的影響較大。

而據媒體報道,有接近立法的專家曾表示,《電商法》中部分細則為“模糊化處理”,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妥協,得益於電商平臺對監管層的遊說和平臺之間的博弈,未來仍有較大變數。

無論如何,“野蠻生長”的行業終被納入監管,衝擊著數以萬計的代購飯碗。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電商法》的實施並非代購的終結,代購併不違法,偷稅漏稅的行為才違法。《電商法》是將代購從法律邊緣拉回正軌。同時,跨境電商的崛起規範了整個行業,但其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家政策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