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加勒比,那些曾經的殖民地小國

《重訪加勒比》是一本遊記,在沒看這本書前,一提起加勒比,原來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這樣的:碧海藍天,浪靜沙白。


在遙遠的加勒比,那些曾經的殖民地小國

可是,其實這片美麗的土地已被幾個世紀的罪惡所汙染,歐洲殖民者曾經紛沓而至,販賣黑奴至此,掠奪當地資源。

這本《重訪加勒比》是英國著名作家奈保爾,在1960年受到家鄉政府提供的獎學金重回特立尼達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訪問後寫下的,除了自己的家鄉,他還去了另外四個加勒比國家和地區。注意,年份是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

這個曾經獲取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出生於加勒比特立尼達島上一個印度移民家庭,50年代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後開始寫作生涯。
在遙遠的加勒比,那些曾經的殖民地小國

我們一起看看在這個作家筆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時期的加勒比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奈保爾用敏銳的歷史思維冷靜地再現了這裡“毫無創造”的文化,加勒比的殖民地小國的人民只是生活在借來的文化中,借用他書中的話說就是:“這個移民殖民社會沒有自己的標準,多年來受制於二流報紙、廣播和電影,人們的頭腦早已僵化封閉。”

奈保爾更加直指這些殖民地的人民:“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沒有自己的語言,迄今也沒有接受哪種語言...他們沒有國家觀念,沒有種族自豪感。他們沒有自己的宗教,而作為一個民族,幾乎還說不上接受了什麼宗教。”
在遙遠的加勒比,那些曾經的殖民地小國

他更加直言,那些被販賣到加勒比的黑人,說他們的主要問題缺乏印度人所具備的家族觀念,這是他們任人欺凌的根源。三百年的奴隸制度教給他們的只是:他是孤立個體,人生苦短。

看完這本書,感慨最深的是:作者描繪的那些殖民小國,距今其實只有六十年,讀著已經感覺恍如隔世。

人類邁出的每一個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需要一撥一撥人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甚至是犧牲流血。

幸福和平不是必然的。珍惜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