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 我幸福|何師傅鉚足“牛”勁忙養牛

天寒地凍,寒風瑟瑟。走進西峰區肖金鎮慶陽牧隆專業養殖基地,53歲的何師傅和工人正忙著檢查胎兒的方向、位置和姿勢,小心翼翼地為母牛助產。

我奮鬥 我幸福|何師傅鉚足“牛”勁忙養牛

(資料圖)

何師傅名叫何彤,出生在肖金鎮肖金村的農村家庭,1982年,17歲的何彤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他輟學闖蕩社會,憑著自己的聰明好學和勤勞吃苦,小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經過多年積累,有了一筆不錯的積蓄。

2016年,年過半百的何彤,返鄉回到農村,被近年來的養殖前景吸引,堅定信心走上了肉牛養殖的致富路。

瞄準的事,說幹就幹。他鉚足“牛”勁,四處籌集資金,投資八百萬元,新建標準化牛舍6座、飼料棚2座、青貯池2座,購進飼料混合、草料粉碎等設備,建成了養殖繁育的標準化養殖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後,何彤從山西引進80多頭母牛精心養殖。開始肉牛養殖之後,何彤才真正意識到,只有先進的設備和良好的養殖環境是遠遠不夠的,科學養殖和防病治病技術在肉牛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於是,何彤開始購買養殖資料,上網學習畜病防治技術,並從畜牧局和獸醫站招聘獸醫,鑽進牛舍裡跟隨獸醫學習實踐,研究人工授精,掌握新型技術,積累養殖經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摸索,請教與學習,兩年多年來,何彤養殖肉牛更加得心應手。如今,每天天矇矇亮,他便鑽進牛舍查看肉牛養殖情況,直到夜深了,才捨得離開。到了肉牛下崽的節骨眼上,何彤整夜守在監控室裡,盯著監控錄像,生怕出現意外。

“說實話,這兩年確實很難熬。前期投資很大,卻沒有收入,有時候真的快堅持不下去了。”何彤坦言,養殖場以繁殖為主,儘管兩年來沒有任何收益,但辛苦並沒有白費,存欄量已達到200頭,加上剛剛繁殖的70頭小牛,預計明年每頭肉牛能賣到17000元,母牛能賣到9000元左右的好價格,年收入將達到八十萬元。

在何彤的眼中,“種草養蓄”就是很好的致富之路,如今,他正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玉米2000多畝。提起今後的打算,他計劃繼續擴大養殖場規模,發展建設十個牛舍,預計裝欄600-700頭繁殖母牛,將慶陽牧隆專業養殖基地建成最專業,最先進的養殖場。(耿洋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