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乞活,顧名思義,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 ,其悲壯悽慘情形可見一斑。乞活軍的基本成分是漢族流亡農民,雖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此前的身份並非農民,而是原幷州官吏,士大夫,士兵,但是一方面他們在流民中所佔的比例較小,另一方面當他們加入到流民行列後,實際上已失去了先前的身份地位,脫離了原來的組織系統,並參與農業生產,也成為流亡農民的一部分。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爆發,司馬氏自相殘殺,晉室元氣大傷。北方少數民族趁機裂土自立,其中以匈奴劉淵最為勢大。公元304年,劉淵在左國城自立為王,時任幷州刺史的司馬騰派軍伐之,結果大敗,恰逢幷州鬧起了饑荒,司馬騰所幸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幷州兩萬多戶遷往山東乞食。

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這兩萬多戶百姓拖家帶口,一方面要乞求所過之處賞口飯吃,一方面要保護妻兒活下去。於是,他們在司馬騰手下大將田禋、李惲、薄盛率領下組織武裝,成為乞活軍。乞活軍中既有無家可歸的老百姓,又有落魄的貴族、失勢的高官,但是既入乞活軍,他們都是乞食求活的人,都是亂世中苟延殘喘、朝不保夕的人而已。

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乞活軍後來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看。

其一,乞活軍初期的主要矛盾是生存與飢餓之間的矛盾。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吃上飯。在惠帝、懷帝、愍帝時期,天災不斷。“大旱,江漢河洛皆竭,可涉”,“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馬毛皆盡”,“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關西饑饉,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無一二”。

在張方的麾下,甚至存在一支由人組成的糧草隊伍,糧草就是人肉!面對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各路梟雄,乞活軍一方面要掠奪糧食,一方面要防止被人掠奪。農忙時結堡自固,屯田耕作,閒時則依附各家勢力參與中原混戰,以獲得糧餉。為了討口飯吃,乞活軍依附過司馬越、王浚、苟晞、劉琨等人,甚至是石勒、慕容廆等胡人。

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其二,隨著五胡亂華的深入,乞活軍的主要矛盾變成了民族矛盾。在這一階段,乞活軍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以及令人敬佩的愛國情懷。乞活帥陳午本是石勒部下,後叛之至陳留,死前還留下了“莫要降胡”的命令。當時的廣宗、陳留是乞活軍兩大根據地。乞活軍就像狗皮膏藥一樣纏著前趙軍隊,是打不死的小強,給前趙軍隊、給石勒造成巨大的困擾。

當然,也有如郗鑑、蘇峻這樣運氣好的,在與胡人的長期鬥爭中,率領流民保得性命,最後仕於東晉的人。乞活軍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在冉魏政權的建立過程中。

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冉魏期間,乞活軍戰績如下:

(1)首戰以騎兵3000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5000騎兵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11萬(含4萬乞活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6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乞活軍——只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才能無敵!


乞活軍是勇猛的,他們無所畏懼地與胡人對抗;乞活軍是頑強的,他們在華夏大地屹立百年;乞活軍是悲壯的,他們被視若螻蟻,甚至被漢人稱作乞活賊。

若無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代不知要少了多少令人動容的悲壯。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