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黑》新能源汽車?

似乎網絡上的討論,99%都要走向一個趨勢---「非黑即白」。要麼電動車死,要麼燃油車亡。自媒體也樂於用這樣的標題吸引流量,畢竟好多微博、公眾號什麼的,背後是生意,管他三七二十一,熱點來了,抓緊寫啊,先把流量弄上去再說。

可是冷靜下來看看,燃油車和電動車,一定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嗎?

  1. 說電動車是垃圾的,基本分為兩種。

1)抨擊續航能力。那些NEDC續航300-400km的電動車。高速續航差是事實,其實本來定位是通勤車。單次續航200多,晚上回家充個電,基本上是手機的使用方式。有些自媒體拿出來大寫特寫,怕是給不瞭解情況的吃瓜群眾的笑料。另外,知豆,EC系列這類產品,確實在前期給電動車貼上了一個『電動騙補垃圾』的標籤,這是事實。不過隨著補貼退坡,這類產品,基本沒有太大市場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黑》新能源汽車?

2)抨擊質量穩定性。我認同。確實很多互聯網造車在質量環節,比起傳統車企要欠缺很多。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活下來之後才需要考慮的,這是車企活下來的根本。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沒有質量,那些亮點沒有絲毫意義。

2. 說燃油車必亡的,基本是以【XXX宣佈燃油車時間表,看看你的車還能開幾年】這類標題為主。

如下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黑》新能源汽車?

其實大多數車企想表達的,是電氣化的趨勢。但是!電氣化不等於電動化。不賣燃油車,可以賣48V的輕混(新款C級,博瑞),P2結構的PHEV(寶馬5系),iMMD(雅閣混動),THS(豐田車型),為什麼一定要把電氣化和電動聯繫起來呢?嗯,我想了下,可能還是為了吸引眼球,提高流量。

PS:最近某車評大號的編輯被退群的事情腦得沸沸揚揚,我理解就是因為這種流量思維與業內人士的想法無法兼容導致的。

說到底,還是冷靜討論的太少。觀點背後帶著生意的,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