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說到喜劇,中國電影中有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的名字:周星馳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不管是早期香港電影,還是漸漸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周星馳”三個字,早已成了一種符號,一個標誌。他是香港乃至中國喜劇的符號性人物,同時也是無厘頭表演風格的集大成者。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2003年2月,周星馳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獲選的“亞洲英雄”,封面上“Asian Heroes ”特別耀眼。

英雄,當然不僅僅是指電影領域,實際上,周星馳影響了整整一帶的華人,他既是香港這個商業電影機制培養出來的參天大樹,也是時代潮流造就的中國喜劇中不可或缺的領軍人物。

這種影響,也不僅僅侷限於“喜劇”。從社會底層一路摸爬滾打,登上時代巔峰的周星馳,對這代人的影響,更多卻體現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層面。

最重要的一點,也許是他本人和他作品中無處不在的勵志精神。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這種勵志之所以能讓普通觀眾深受感動與啟迪,因為從骨子裡,周星馳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證。以至於之後的很多作品,不少觀眾都在說,我們喜歡看周星馳的電影,實際上,是喜歡在電影裡,看周星馳自己。

1962年出生的周星馳,是一個移民的後代,他們一家五口寄居於香港九龍的貧民區,擠在一間狹窄的木板房裡,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用周星馳的話說:“那時候,豉油撈飯對我來說就是天下美食”。

雖然物質生活不富裕,但母親凌寶兒,卻是周星馳在藝術方面的啟蒙老師。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周星馳”這個名字取自《滕王閣序》中的名句“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雖然有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名字,周星馳在讀書上卻沒什麼起色,所以他早早開始接觸社會,他幹過茶樓跑堂,也做過電子廠工人。後來,崇拜李小龍,喜歡電影的他報考了無線藝員十一期訓練班,第一次落榜,第二次才考過。

畢業的周星馳,並沒有等來很多機會,而是開始了長達六年的龍套生涯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包括那個我們都知道的,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中的傳奇。他先是在第一集扮演一個士兵小頭目,居然還有幾句臺詞。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後來,他就成了被梅超風一掌打死的宋兵乙。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柴靜曾在一期節目裡問過周星馳,“你那時候被嘲笑過沒有?”,周星馳不假思索的答到“沒有”,柴靜反問“連嘲笑都沒有?”,周星馳無奈的笑著說,“對,連嘲笑都沒有”。

他卑微到沒人注意,渺小到存不存在都沒關係。如果說這六年龍套生涯給了周星馳什麼,那可能是在之後無數底層小人物塑造中的神奇魔力。

周星馳這種真實到骨子裡,自然到足夠吸引所有觀眾的小人物表演風格,恰恰來自他最本真的生命體驗。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一路走來,香港電影人中,沒有哪位明星有像周星馳一樣的經歷,也沒有哪位明星能像周星馳一樣實打實得真正貼近小人物的心理,用觀眾最能接受的狀態將他們的形象展現出來。

但周星馳可以,他本身就成長在平民家庭,從小在香港的街頭混大,對於小人物的生活,他再熟悉不過,因為那就是自己的生活,

對於市井小民,乃至街頭混混的體會與把握,周星馳爐火純青,這一點,則是他電影中勵志精神的精髓。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經歷過底層的掙扎,向上的精神才會愈發具有光芒,被生活無情踩過,奮力衝破階層壁壘的慾望才會愈發強烈,默默無聞過,對於成功和夢想的執著才會愈發引人深思。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所以,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從他嘴裡說出來,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周星馳的所有電影,幾乎都關乎小人物,也幾乎都注入了他特有的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和勵志精神。

第一部反應小人物英雄夢的電影,是1988年的《霹靂先鋒》,雖然周星馳在裡邊只扮演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但這個到處捱揍的配角,卻帶給他人生第一座獎盃——臺灣地區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周星馳終於邁出了從“龍套”到“明星”的重要一步,可在電影中,他的角色卻越來越小,越來越卑微。

1990年的《一本漫畫闖天涯》中,他飾演一個酒吧的服務生,機緣巧合結實黑社會大人物,從而鯉魚躍龍門。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從《唐伯虎點秋香》中熟知的蟑螂小強梗,源頭其實在這裡。獄中的周星馳對著一隻蟑螂款款深情,訴說談心。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市井小人物就像這蟑螂一樣,雖然渺小,卻也“小強”,周星馳從小最怕蟑螂,這隻小強,也是他將自己的生命體驗注入到電影中的最好證明,同時注入的,還有他關於小人物,關於勵志與夢想的哲思。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同樣有蟑螂的,還有電影《長江七號》。這個外表科幻,本質細膩的電影中,周星馳扮演了一位貴族學校小孩兒的父親,一個每日在工地搬磚幹活養活家人的民工。

“我們雖然窮,但是不能說謊,也不能打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雖然一反常態得嚴肅起來,但《長江七號》和所有的周星馳電影一樣,內核並沒有變。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1995年的《國產凌凌漆》,是周星馳的一個里程碑,他將自己無厘頭的風格融入到特工電影中,不僅擺脫了之前單純依靠誇張肢體和表情搞笑的單一喜劇元素,而且融入了十分克制的黑色幽默。

即便之後能變身大名鼎鼎的007,可最開始,他還是那個小人物,一個落魄到賣豬肉的豬肉販。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就算是一條底褲,一張廁紙,都有它的用處。”這句耳熟能詳的臺詞,結合凌凌漆的經歷,不就是最好的正能量。

2001年的《少林足球》,他是撿破爛的,穿著紅背心,揹著垃圾,走在繁華大街上,周身都是孤獨和落寞;2004年的《功夫》,他是街頭小偷和混混,一直想著納投名狀加入斧頭幫,可內心深處的善卻讓他屢屢失手。

也就是在《少林足球》中,當撿破爛的阿星說出這句話,才越發振聾發聵。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成功是什麼?就是失敗了能再爬起來!”這是周星馳在與馬雲巔峰對話裡他說的話。對於夢想,周星馳和馬雲似乎見地不同。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馬雲是在一臺車快要熄火的時候給了他第二次動力,而周星馳則是最開始啟動發動機的人。他讓你明白如果原地不動就什麼也沒有,這種並不算慷慨激昂反而有點自我嘲弄式的話更加的接地氣,也往往因此貼近了生活最原始的狀態,所以才讓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都會習慣性認為,周星馳一直將焦點放在小人物上,不斷在電影中締造所謂“屌絲逆襲”的神話。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其實不然,周星馳的電影中,也有不少跌落神壇後找回初心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才讓周星馳變成完整的周星馳,變成今天的周星馳,變成集“大人物”與“小人物”於一身的周星馳。

《逃學威龍》中,他從威風凜凜的飛虎隊長變成學校菜鳥;《食神》中他從一呼百應的史蒂芬·周變成落魄廚子;《武狀元蘇乞兒》中他從狀元化身街頭乞丐;《唐伯虎點秋香》中,風流才子一朝變成鏟屎下人……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勵志,他從不停留在表面,在思考從小變大的初心時,他也不忘從大變小的反省。今天的周星馳,也正是這樣。

無論何事都要做到極致的周星馳,不僅把喜劇做到了極致,也把勵志做到了極致,甚至連共青團中央都轉發過他的臺詞,來反映勵志精神。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被認為是周星馳自傳影片的《喜劇之王》,一度成為小人物心中的盛典。尹天仇和柳飄飄,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

我是一個演員”,不知道說出了多少小人物的心聲。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而坐實上映日期為2019年大年初一,由周星馳執導的電影《新喜劇之王》,滋味沒變。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這張乍一看以為是卡通片的海報,其實充滿了關於周星馳,關於周星馳電影的各種元素,比如手中的折凳,比如經典的pose,比如迴歸小人物故事……

星爺也在用一種只有自己影迷才懂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著曾經那個《喜劇之王》將要踩著七彩祥雲迴歸的信息。

細心一點,我們可以在豆瓣條目中看出另一個讓人可喜的消息:主演王寶強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從草根到超級巨星,從龍套到赤手可熱的票房春藥,周星馳和王寶強,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他們的人生經歷,也都是傳奇般的“周星馳故事”。《新喜劇之王》中,如果由王寶強扮演這個小人物,再適合不過。

這麼多年了,欠不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真的不重要,星爺自己也曾坦言:其實沒有人欠過我任何電影票,(我)好像欠觀眾很多。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但如果中國喜劇界只有一個查理·卓別林,那一定是周星馳。

作為觀眾,我們要做的,可能是抱著滿心的期待,等待這部迴歸周星馳小人物本真的《新喜劇之王》,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勵志故事和親切感受吧。

畢竟,不論新舊,“喜劇之王”還是周星馳,星星不會隕落,只會越來越亮!

這麼多年了,說到勵志我還是隻服這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