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2018年12月22日,TATA木門與尚品宅配達成戰略。一個是木門品牌,一個是傢俱定製品牌,原本屬於兩個不同細分品類的企業,為何突然宣佈聯手呢?

根據官方給出的解釋:

作為木門與全屋定製領域兩大領軍品牌,雙方將在產品、渠道、流量等方面,結合各自的優勢進行深度合作與聯動,通過這種強勢互補品牌間的合作的全新模式,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最優的一站式整體家居解決方案。

筆者歸納來說:TATA木門與尚品宅配的聯姻,實現品類整合,正是為了更好的聯手搶奪消費者,化解門店的困局。

雖然TATA木門和尚品宅配,都貴為各自細分品類的頭部品牌,看似都不差生意,但在這個品牌如雲的行業,消費者已經逐漸開始分不清到底孰優孰劣,每家企業都面臨如何搶佔消費者的難題。

筆者這兩天剛好在成都出差,親眼目睹了家居品牌競爭之激烈。

在成都某賣場裡,人流門可羅雀,但在同一層樓裡竟然有 索菲亞,歐派,好萊客,頂固,我樂,皮阿諾,掌上明珠,勞卡,志邦等“一線品牌”,並且都是肩並肩地緊挨著。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每家都有自己的代言人,都宣稱自己是一站式全屋定製品牌,板材xx級別環保等級,優惠力度各有算法。作為業內人士,都已看的眼花凌亂,更何況一個剛接觸的消費者,他又如何去做決策?

當單一品牌的優勢已經很難再令人耳目一新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形成聯盟,互相借勢來加強消費者的信心。

那麼這種品類聯盟,究竟能為家居門店帶來哪些好處呢?

一方面,雙方品牌互相借勢,通過品牌效應的疊加形成新的賣點;認可尚品宅配的消費者,可以將這部分的認知勢能轉移給TATA木門,反過來亦如此。

另外一方面,通過品類整合形成一站式購買,可以給到更大的優惠;同時在服務上也能一站式提供,比如售前的量尺,設計方案,物流安裝等可以一起來服務,形成另外一個賣點。

更高層次的,就是雙方的消費數據庫如若能夠打通,共同建立新的用戶畫像,研發新的產品,從更高維度來佔領市場。

正是因為有種種好處,因此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 品類整合,甚至新增品類的方式來豐富內容的提供。

比如歐派就是自己新增品類的代表。按照歐派的業務版圖,所涉及的品類已經有 櫥櫃、衣櫃、木門、衛浴、廚電、軟裝等六大品類。這些品類通過不同的門店形式進行佈局,如整裝大家居店、微型大家居店、櫥衣融合店、衣木融合店等。

但這種品類整合 或者自身新增品類的方式,就能化解門店的困局嗎?

老司基認為,家居門店要想讓品類聯盟或新增品類,起到預期的效果,必須要跨越以下門檻:

一:如何用有限的空間,陳列無限的產品?

當一個家居門店裡同時擺放了櫥櫃、衣櫃、床、木門、沙發、窗簾以及軟飾品等多個品類產品時,原本打算購買某一個產品的消費者,因為門店裡擺放了錯綜複雜的品類,就像進入到家居的倉庫裡一樣,反而容易變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同時家居門店的面積有限,原本專注擺放某一個品類的空間,由於額外增加了其他的品類,使得核心品類能夠展示的數量極劇減少,反而削弱了原本的競爭力。

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首先是要滿足某一個大類產品上的滿足,才會進一步去滿足全屋品類的需求。家居是高價且個性化的產品,大多數的消費者對家居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個人要求在裡面。

除非像一些公司提供超低的套餐價,才能“迫使”消費者忘記局部的喜好,因為價格優惠而“顧全大局”。

那麼家居企業如何去破解其中的矛盾點呢?

筆者注意到一些與時俱進的家居門店,採用 樣品展示+ipad效果圖的方式來化解這個矛盾。

具體來說就是,門店裡只展示有限的單品,比如3-5款衣櫃,更多的款式以及搭配方案,通過ipad 儲存效果圖方案,來進行展示給消費者。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這看上去確實不失為一種好的破解之道,陳列的產品能讓客戶體驗到品牌的質量,ipad的效果圖可以讓客戶挑選無限多的可能性。

但問題是,在門店流量如此稀缺,家居消費者選擇眾多的情況下,有幾個消費者願意坐下來看著ipad的,聽著導購喋喋不休的講解呢?

因此,有限的樣品+ipad效果圖能夠發揮出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客戶願意接受品牌的前提下。

二:家居門店,如何讓客戶願意停留?

這就回到了最本質的問題:門店如何能夠讓願意客戶駐足停留?

每家都有各自的做法,但背後都離不開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

筆者留意過一些企業對家居門店進行重新定義,採用更加生活化的設計方式來改造門店,可以理解為是小版本的muji 或宜家。

就在前兩個月, 碧桂園旗下 開了一個叫 橙生活O-LIVING的家居門店,官方介紹說它是一個全新的家居+生活零售商業模式,號稱要做家居界的zara。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圖片源自 橙生活)


我不確定家居消費者是否需要zara,但 橙生活O-LIVING確實玩出了不一樣。

據說門店隨處可見西班牙頂級軟裝品牌LaForma、美國快時尚整體家居品牌INK+IVY、網易旗下原創生活類自營電商品牌嚴選等快時尚產品的身影,而且價格都不貴,非常的親民。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圖片源自 橙生活)


當一個家居門店所陳列的產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櫃子,而是具有多元化的生活元素時,消費者願意停留觀賞的機會才會大大的增加,這樣才能行得通如前面所說的用 樣品櫃+ipad效果圖的形式,陳列品牌背後無限的產品。

三:多品類如何實現整合營銷?

即便解決了陳列和吸引客戶駐足的問題,但家居門店依然擺脫不了一個現狀,就是如何將豐富的品類能夠裝進消費者的腦袋,從而裝進消費者的家裡呢?

拿橙生活O-LIVING來說,消費者願意大量購買的產品,更多概率還是在於那些”眼見為實“的小單品。諸如小飾品,單張沙發等,依靠產品本身的設計就能打動客戶的。

但對於家居門店來說,這些外觀就能打動客戶的產品,往往都是拿來作為點綴的,而並不是主營業務。像衣櫃,櫥櫃,床等大件產品,才是家居門店的主力。

如前面所說,越來越多的家居門店整合了大量的品類,如櫥櫃,衣櫃,木門,窗簾,床,沙發等產品。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但這些單品都是散落在門店的不同區域,門店銷售很難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描述,就將一張 全屋家居產品的”大餅“畫給客戶。最終只能客戶喜歡什麼,就買什麼,並沒有達到將多品類一站式提供給消費者的目的。

筆者留意到一些家居門店,開始在採用類似於酷家樂,三維家這樣的家居雲設計軟件,通過提前設計效果圖的方式,將客戶的需求和門店的產品進行結合起來,然後再通過720度全景圖的形式呈現給客戶。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效果圖不僅僅只是平面圖,而且還可以像放電影一樣 實現動態效果,很容易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力。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同時,設計師再將720度漫遊全景圖,投放到電視屏幕上。設計師像放映電影一樣,一遍操作漫遊圖,一遍和客戶講解其中的要點。通過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設計師將全屋的產品“安利”給客戶,最終實現品類整合營銷的目的。


TATA木門聯姻尚品宅配,品類聯盟能夠化解家居門店的困局麼?


四:如何實現一站式交付?

門店成功將方案銷售出去,這僅僅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若後期的產品交付不能令客戶滿意,那麼這種品類聯盟的模式必將註定失敗。

如前面提品類聯盟的眾多好處:通過品類整合形成一站式購買,可以給到更大的優惠;同時在服務上也能一站式提供,比如售前的量尺,設計方案,物流安裝等可以一起來服務,形成另外一個賣點。

由於有了類似酷家樂,三維家這樣的3d設計軟件,家居門店在 售前的量尺,設計方案,都能夠很好的實現將多品類整合在一起提供對應的服務。

當訂單一旦完成,需要涉及到生產交付時,這才是最難的環節,尤其是對於類似tata木門和尚品宅配這種 兩個不是同一家的品牌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同一個門店的訂單,如何進行有效的拆分,並準確無誤的傳遞到各自的工廠進行生產?生產完成後,如何能“一站式”的物流及安裝?

如若依靠人工來完成上述的環節,按照tata木門和尚品宅配如今的訂單體量,恐怕是再增加一倍的人手也未必能夠很好的滿足,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越來越的定製家居品牌。開始在有意識的尋找全球優質的設計及對接生產軟件,通過打造前後端一體化的信息化建設的方式,來解決訂單大規模分發的問題。

當門店端的設計師通過設計軟件完成訂單時,可以通過設計軟件一鍵提交訂單給工廠。工廠設備上的拆單軟件再接收到訂單指令後,能夠智能的對訂單進行拆分。

比如將衣櫃的訂單拆分成一堆數據,將沙發的訂單數據又拆分成另外一堆數據,並且將不同的數據發往不同的生產車間進行生產交付。

通過拆單軟件的智能化處理,就能完美解決訂單的分發問題。

尚品宅配是業內最早完成前後端一體化的定製企業,因此這次和tata木門合作,想必也是建立在成熟的信息化基礎上,才敢玩“品類聯盟”,否則光是訂單處理就會擊垮這種聯盟模式,更別談後期的一站式物流安裝。

總結來說,品類聯盟不僅僅要考慮到營銷層面如何實現,更需要考慮到產品交付層面如何實現。只有將這上述環節全部打通,品類聯盟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成為拯救門店困境的破局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