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文|曉生

易經之所以讓我們著迷,是因為它的占卜功能,歷朝歷代註解易經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數不勝數,這是歷史上任何其他書籍所不能比的,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關於它的占卜功能,或許我們一開始就錯了呢?就是因為錯了,我們才會感覺它很難,

其實易經並不難,之所以感覺難,就是因為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走上了岔路,曉生把和易經的相關的人物和事件重新梳理一遍,來分析這個問題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下面就就把和易經相關的一些人物和事件,擇幾個重點說一下。

伏羲,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據說是伏羲做八卦才有了易經,歷史上對伏羲的生存年代一直沒有定論,有說距今5000年的,有說五萬年甚至更長的,但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沒有確切的證據來佐證,一個歷史上不有確定的人,我們卻在這兒探討他的著作和理論,這多少讓我們有點尷尬,另外,關於伏羲的記載,他的主要功績是創建曆法,確立姓氏,制定嫁娶制度,開始喪葬,創作音律,結網捕魚等,伏羲帶領人們開始由農耕文明向漁獵文明過渡,當然還有易經八卦,曉生就想,相比伏羲的這些豐功偉績,我們是不是把他的易經看的太重要了呢?或者說我們是不是易經的占卜看的太重要了?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周文王,周朝的奠基者,距今約3000年,周文王羑里演易,把易經從八卦推衍到六十四卦,並做了卦辭和爻辭,對於六十四卦的爻辭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爻辭是周文王所作,有人說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所作,大家想想,當時周朝已經有了確切的信史,對於這件明顯存在差異的事情為什麼沒有記載?在曉生看來只能說這件事並不重要,或者說易經在周朝並不重要,再或者說易經的占卜在當時並不重要。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孔子,孔子比周文五晚500年,屬於周朝的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為易經做了十翼,又稱易傳,極大的豐富了易經的內容。從易傳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闡述聖人之道,禁民為非,安居樂業是其主旨。這一點和伏羲的造福於民是相吻合的,難道這是巧合嗎?恐怕不是吧,或許,本來易經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社會功用方面,只是後來被人誤解了。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玄學,玄學是產生於魏晉時期的一股文化潮流,主要研究《老子》、《莊子》和《周易》,這三本著作被玄學流派奉為“三典”,它們在具體應用方面主要分為山、醫、卜、命、相五個類別,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玄學五術”,很多人都宣稱“玄學五術”皆脫胎於易經,自此,易經變得複雜起來,它開始和道學,神學有了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曉生覺得,“玄學五術”和易經都屬於社會功用方面的應用,只是前者過於具體化,大大縮小了易經的社會功用的範圍。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漢武帝,確立儒家思想在社會上的統治地位,把《周易》排在四書五經的首位,自此天下文人無不以易經為首,註解易經的書籍也開始大量出現,而在文人間開始流利“覆射”遊戲,就是把物品蓋上然後讓人來猜,而猜這個用的就是易理,其間不乏覆射高手,比如東方朔、劉伯溫等,漢武帝可以說是易經的強力推行者,使易經出現了繁榮景象,大家想如果易經的主要功能是占卜的話,作為當時國家統治者的漢武帝會大力推行易經嗎?肯定不會的,除非他腦袋被門夾了,只是他低估了文人的聰明才智,沒想到文人們從易經中“揪出”它的占卜功能並重點培養,竟然還成了氣候。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京房,西漢名士,創立“納甲筮法”,把天干地支納入易經,稱“京氏易學”,我們先不說易經的主要功用是不是占卜,同為數術的奇門遁甲由當初的1080局簡化到現在的18局,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由繁至簡本身也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而易經卻由當初的八卦,發展到64卦,再到天干地支的納甲,搞的越來越複雜,大家覺得它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嗎?不過京房也是師出名門,其師焦延壽和師祖孟喜都是易學高手,對於這個大家怎麼看呢?反正我感覺易經讓他給搞複雜了。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於這個能在史書上看到相關線索,如《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楚靈王稱讚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意思是倚相這個人能讀這些書,但至於書的內容和形式則沒有說明,其他史書也沒有記載。孔子則把三皇五帝的書稱為《三墳》、《五典》,八卦稱為《八索》,九州之志稱為《九丘》。曉生覺得,這些都是上古典籍是沒有異議的,三墳、五典應該就是三皇五帝的著作,則八索、九丘應該是河圖和洛書,大家看,河圖除去中間的五十兩數正好是四方八數,排列形狀像繩索,一條一條的,洛書是九方九數,像狀山丘,一堆一堆的。

這些著作雖沒人能知道其內容,但應該也是存在的吧。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陳摶,唐末宋初,華山高道,據說師從麻衣道者,在他手上他首次傳出了太極圖,一併傳出的還有先天八卦圖、河圖、洛書。是不是感到很驚訝?太極圖我們先不說,其他三張圖按說都屬於伏羲時代,為什麼會出現在他手中?這些圖為什麼直到伏羲之後幾千年才出現?難道伏羲和伏羲八卦真的只是傳說?就算伏羲是傳說那之前為什麼沒有圖出現呢?從周朝算起到宋朝也有兩千年時間了,期間研究易經者如過江之鯽,就沒有一個人能做出圖來嗎?

要解釋這個問題,好像只能從陳摶入手了,陳摶一生的愛好是養生,號稱睡仙,著有《指玄篇》,重養生的人比較注重和諧,個人和諧和社會和諧,在別人努力研究易經占卜功用的時候,陳摶就這樣誤打誤撞的發現了易經的本質——和諧,所以說易經的功用本質就是和諧,個人和諧、家庭和諧和社會和諧,它的主要功用就是在社會功用方面。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邵雍,師從李之才,李之才師從穆修,而穆修是陳摶的弟子,算起來邵雍應是陳摶的徒孫,邵雍生性淡泊,唯好易學,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應篇》、《梅花詩》等,曉生覺得,歷史上把易經研究最透徹,運用最嫻熟的就是邵雍了,邵雍不但易經研究的透徹,做人亦有聖人之德,和他同時代的“二程”中的程顥曾讚歎曰:“先生真乃'內聖外王'也”,王安石也是擊節感慨:“邵堯夫之賢吾不及矣”。

可見,若想真正通曉易經,不光需要天賦和勤奮,還需德才兼備,無德不能得易經之實,唯德可能得易經之用,而真正的大德者,很少去在意它的占卜功能。

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難是因為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

換個方向,換種心態,即便不用易經的占卜功能,我們也一樣可以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

所以說,易經難嗎?其實它並不難,之所以感覺難是因為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跑偏”了,走上了岔路,易經注重的是社會功用而不是占卜功用,從伏羲、周文王,到孔子、邵雍,他們都懷有悲天憫人、造福於民之心,唯如此,才能真正明白易經。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