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營收暴漲,券商給出1440億美元估值

超越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营收暴涨,券商给出1440亿美元估值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據外媒報道,螞蟻金服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1000億美金。當然,這裡沒有算上阿里雲,據稱其最新估值為390億美金。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騰訊的金融及雲業務——在騰訊財報中被稱為“其他業務”,已經成為僅次於遊戲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據財報披露,在2017年的四個季度裡,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為75.56億元、96.54億元、120.44億元、140.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177%、143%、121%。

去年全年,騰訊其他業務收入合計433.38億元,同比增長153%。而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其他業務收入的規模就反超廣告收入,並且差距還在拉大。

從收入佔比來看,2017年騰訊金融及雲業務佔其總營收的比例達到18.23%。尤其在四季度,金融及雲業務收入佔比達到21.2%,創下歷史新高,成為騰訊重要的增長引擎。

具體到其他業務收入構成,市場分析普遍認為,現階段騰訊金融相關業務收入的比重,要遠高於雲業務收入,預計在80%-90%。

在最近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光大證券給予騰訊金融及雲業務的估值為7200億元,天風證券認為騰訊金融(微信支付+財付通)的估值可以達到1200億-1440億美金。

超越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营收暴涨,券商给出1440亿美元估值

這意味著,騰訊金融及雲業務的估值,有望超越螞蟻金服。據外媒報道,螞蟻金服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1000億美金。當然,這裡沒有算上阿里雲,據稱其最新估值為390億美金。

新金融琅琊榜認為,哪怕僅考慮移動支付業務,這樣的估值水平就不算誇張。進入2018年,PayPal的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金大關,而無論是當前的體量還是未來的潛力,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要更強,儘管現階段的盈利能力還不及PayPal。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市場對騰訊金融的估值,實際上主要評估對象是微信支付,而這又建立在對微信的估值基礎之上。這是因為,微信支付很難脫離微信而存在,但是螞蟻金服基本實現了獨立。

令人好奇的是,對於這塊貢獻如此之大、空間如此廣闊的業務,騰訊為何一直稱之為“其他業務”,不肯給個“名分”,諸如直接叫做金融及雲業務,或者將金融業務單列出來?

新金融琅琊榜的猜測是,不排除是為了避免被外界過多關注,從而帶來更大的監管壓力。畢竟,眼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金融強監管週期。

目前,騰訊的金融業務主要被裝在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簡稱FiT),囊括了支付、小貸、保險代理、基金銷售和個人徵信(試點)等牌照,騰訊還是微眾銀行第一大股東,併入股了中金公司、和泰人手和眾安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

超越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营收暴涨,券商给出1440亿美元估值

接下來,新金融琅琊榜整理了三家券商對騰訊金融及雲業務的分析:

1

天風證券:微信支付+財付通估值1200億-1440億美元

金融業務作為中長期增長點,圍繞 8 億微信支付用戶,不斷豐富金融應用場景,消費信貸、財富管理、互聯網保險、信用評級和互聯網證券等漸次落地開花。

騰訊以“連接”為切入點,從消費信貸(微粒貸)、財富管理(理財通)、互聯網保險(微保)、互聯網證券(自選股、微證券)和信用授權 (信用+),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在小微客戶的覆蓋不足,借幾乎零成本的渠道優勢,匯聚長尾成為全場景服務商。

從變現潛力看,我們認為消費信貸將是首個貢獻百億盈利的場景,互聯網保險和財富管理也將成為十億量級的業務場景。

考慮場景的滲透,合理估值在USD150-180 per user,對應微信支付+財付通估值在 $1,200億-1,440億美元。

目前騰訊的 FY17/18 年 P/E 分別為 54.4x 和 41.4x,較 FB 溢價 127.5%和 107.6%,較好的體現了其“連接”為核心 的“泛娛樂”霸主地位,而金融支付的 8 億綁卡用戶,支付和雲業務為主的其他業務同比增長 121%的迅猛態勢也將給騰訊估值帶來更多的溢價。

2

光大證券:給予其他收入7200億估值

公司的其他收入主要來自於在線支付和雲計算業務,2017 年同比增長 153%,目前公司業務處於拓展期。

對標螞蟻金服 Pre-IPO 1000 億美元的估值,並考慮公司雲計算業務的未來前景,給予公司7200億人民幣的估值,對應 2018 年10xPS。

我們認為騰訊掌握了中國互聯網的渠道入口,通過自有流量及渠道平臺可快速地將高質量的用戶輸送到新的業務板塊,為其在未來互聯網新興領域的擴張及變現,奠定巨大優勢。

3

國金證券:2020年騰訊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將突破1000億

我們估計,2017 年騰訊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還處於虧損或微利狀態,原因在於騰訊對高利潤金融業務持比較保守的態度。

我們預計 2020 年騰訊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將突破 1000 億元,屆時只要做到 10%的 EBIT 利潤率,就意味著新增 100 億元的營業利潤。互聯網金融可以成為騰訊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騰訊在支付領域的劣勢也很明顯:沒有電商和O2O業務(只以戰略投資方式維持存在),無法形成線上線下的消費閉環,只能依靠戰略合作伙伴。騰訊的核心能力圈在於社交、遊戲和數字內容,與支付的協同效應有限。

此外,騰訊在歷史上就不以服務企業客戶見長,這可能限制它在利潤豐厚的企業和機構金融業務市場的前景。

我們估計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規模遠遠大於騰訊。不過,根據現有的公開信息,我們很難判斷這兩家公司直接來自移動支付業務的收入規模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