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物語 多彩非遺之傳承人黃福華:匠心琢“仙作”,刀下繪乾坤

匠心物語 多彩非遺之傳承人黃福華:匠心琢“仙作”,刀下繪乾坤

黃福華在工作中

喜歡紅木傢俱的人想必對“仙作”並不陌生。“仙作”即福建莆田仙遊縣的古典傢俱製作技藝,源於唐宋,興於明清,憑藉款式典雅、結構嚴謹、用料考究等特點,“仙作”與“蘇作”“廣作”“京作”並稱中國傳統傢俱四大流派,在高端紅木市場佔據半壁江山,而黃福華就是“仙作”匠人的領軍人物之一。

黃福華出生在福建省仙遊縣榜頭鎮壩下村的一個匠人之家。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的生活總是離不開古典傢俱——父親黃春高開了個傢俱作坊,和母親還有幾位叔叔終日靠打傢俱謀生,而黃福華和兩個弟弟的課餘生活也是幫家人做零工。在那個並不富裕的年代,對黃福華來說,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藝尤為重要,於是,他開始努力學習家中已經傳承了五代的古典傢俱製作技藝。

從藝並非一蹴而就。仙遊古典工藝傢俱是選材、榫卯、髹漆等工藝和傳統國畫藝術、雕刻藝術的融合體,設計、繪圖、開料、雕花、拼板、打榫、安裝、磨光等10餘道工藝流程皆很考究。以一組裝飾繁瑣的兩米高清式雕花儲物櫃為例,從設計到成型的正常製作週期需要近一年,而要讓傢俱看起來圓潤流暢、渾厚大氣,則更需要匠人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為打造古典傢俱的“仙韻”,1986年,14歲的黃福華隻身前往福建南平,開始系統學習工藝美術專業知識。“古典傢俱能展現出刀的力度和手的溫度,好的手藝人就要讓刀和手融為一體。”黃福華說,僅僅掌握技法還不夠,還得苦練,這樣,在面對同一款式的傢俱時,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作品。因此,學藝那段日子裡,每天10餘個小時的練習對黃福華而言是家常便飯。憑藉著數倍於他人的投入和對每項技藝的上萬次練習,黃福華的製作技藝漸入佳境,還先後擔任起南平松溪工藝美術總廠車間主任、南平技工學校松溪分校指導教師等職務。

就在黃福華潛心研修的日子裡,仙遊縣的古典傢俱市場逐漸起步,更多仙遊人涉足傢俱領域,當地的“仙作”產業大有崛起之勢,身在南平的黃福華隨即回到家鄉。同時,黃福華也意識到,固守家庭作坊生產的老路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聯合繪畫專業出身的弟弟黃福忠和精通雕刻的弟弟黃福鎮,一同創立了福建省三福古典傢俱有限公司,並先後創辦了技能大師工作室和“仙作”古典傢俱製作技藝黃福華傳習所,以現代化的商業運作模式,探索傳統工藝的發展之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仙作’的靈魂。新時代的仙遊古典傢俱要注入古典情懷,同樣也要在工藝上突破,在品質上追求極致,增加產品的文化底蘊和文化附加值。”據黃福華介紹,除了保留傳統傢俱的古樸風格,精選海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等名貴木材優化產品,三福出品的古典傢俱還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並著手研發智能化、年輕化和可供個性化定製的紅木傢俱產品,以滿足新一代年輕人對“中式文化美好生活”的消費需求。如今,三福古典傢俱有限公司的經驗正普及到仙遊縣更多的古典傢俱企業中,使“仙作”從一項家庭手工作坊裡的傳統技藝發展為仙遊的支柱產業。

截至目前,仙遊以紅木古典傢俱為主的工藝美術企業多達4000餘家,從業人員近20萬人,“仙作”產業年產值超過368億元。對黃福華而言,40個年頭過去了,昔日幫父母打零工的少年已經成長為引領行業發展的佼佼者,他的古典傢俱創作理念、生產工藝、營銷模式也已全方位超越父輩,唯一不變的則是世代堅守的匠人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