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二戰最終一戰,用了一個讓人發笑的詞,至今不肯悔改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次大戰,是發生在我國東北的蘇日戰爭,對陣雙方是蘇聯紅軍和日本關東軍,這場戰爭使二戰最終結束日期向後拖遲了15天,同時也被視為全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的最終一戰。

日本人眼中的二戰最終一戰,用了一個讓人發笑的詞,至今不肯悔改

然而,日本官方和民間卻別有看法,他們對此戰定義為“入侵”,在多數的日本教科書中,到處充斥著“無視”“破壞”“侵入”等字眼,儼然一副遵守國際條約卻被意外襲擊的受害者嘴臉,我們可以從一些日本撰寫的史料看出一二。

日本人眼中的二戰最終一戰,用了一個讓人發笑的詞,至今不肯悔改

扶桑社新版歷史書記載:蘇聯破壞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對日本發佈宣戰,入侵滿洲

前日本關東軍一三九師團工兵森重清回憶錄:蘇聯軍隊系不法侵入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蘇聯的入侵令人震驚

日本作家伊藤桂一《新秘密戰記》:荒野中飄香的勇魂---東寧重炮兵聯隊的徹底抗戰

日本人眼中的二戰最終一戰,用了一個讓人發笑的詞,至今不肯悔改

以上蘊涵的意味不言而明,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日本人在看待這場戰役的心態,對於日本社會長期否定其戰爭罪行的思想起源,也可略窺一斑,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謹以此文提醒今人。

日本人眼中的二戰最終一戰,用了一個讓人發笑的詞,至今不肯悔改

日本人眼中的二戰最終一戰,用了一個讓人發笑的詞,至今不肯悔改

如果您覺得這段歷史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您收藏,轉發,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對您的權益產生侵害,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