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工場:懷孕時缺鈣,孩子也會“骨質疏鬆”!

成長工場:懷孕時缺鈣,孩子也會“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以骨量減少以及骨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徵,會導致全身骨骼疼痛、容易骨折等。以前很多人認為它是一種老年病,但現在醫學研究發現,骨質疏鬆越來越年輕化,就診的患者中開始出現30幾歲骨質疏鬆的女性患者,甚至,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因骨量不足導致的“骨質疏鬆”的現象...

您家孩子出現過下面的問題嗎?

1.孩子的體重過輕或過重。

2.兩年之內發生過骨折。

3.孩子的爺爺奶奶是否50歲前出現骨質疏鬆。

4.孩子的家長是否40歲以後身高明顯縮減。

5.直立摔倒後發生骨折,也要考慮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診斷是以峰值骨量作為參照,當骨量丟失到一定程度才進行診斷。而兒童青少年尚未達到峰值骨量的年齡,所以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骨質疏鬆。“如果骨量明顯積累不足會影響到峰值骨量的最高水平,增加未來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峰值骨量的90%在青春期積累

骨質疏鬆是以全身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並易致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人體骨骼中的礦含量在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稱之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年發生骨質疏鬆的時間就越遲,程度也越輕。

峰值骨量的90%是在青春期積累的。青春期學生正處於快速生長髮育期,是骨骼生長和礦化極其活躍的時期,也是獲得最佳峰值骨量的關鍵階段。

成長工場:懷孕時缺鈣,孩子也會“骨質疏鬆”!

孕媽媽缺鈣也會影響胎兒骨量

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慢性腎臟疾病等多種疾病以及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多種藥物均可能引起骨質疏鬆。

幾乎所有孕產婦都會缺鈣,進而影響自身及胎兒/嬰兒的骨量。孕期需要大量的鈣,因為孕婦體內的鈣會優先供給胎兒,如果孕婦缺鈣,就容易腿抽筋,也會影響胎兒的骨量。而產婦缺鈣,則會導致乳汁中的鈣含量不夠,影響新生兒的鈣攝入。

這些原因也會導致年輕人骨質疏鬆?

愛喝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會使骨密度下降,骨量流失嚴重;

長期吃快餐、方便麵等,飲食不規律、營養不均衡,使骨頭中儲存的鈣質不夠;

上下班以車代步,長期久坐工作,缺乏運動、不曬太陽,這些都是引起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易骨質疏鬆?

研究發現,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患病率為女性佔40%-50%,而男性約為20%,原因是什麼呢?

雌激素減少:一般女性35歲後骨量開始緩慢流失,到絕經期前後,由於雌激素的減少,骨量丟失加重,到60歲以上的女性約1/4到1/2的女性會發生骨質疏鬆;

女性的骨架、骨質量以及總的骨量面積低於男性,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的概率高於男性;

缺乏脂肪:很多現代女性追求“骨感美”,採取各種手段減肥,導致體內脂肪過少,而缺乏脂肪會造成雌激素的缺失,繼而導致骨質疏鬆;

飲食習慣差:很多女生有喜歡吃各種零食的習慣,且有不同程度的偏食、挑食,營養攝取不均衡,導致攝入的蛋白質、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缺乏,這會直接影響體內鈣的吸收,使骨密度降低;

缺乏運動:

相對於男性來說,女性缺乏運動,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

成長工場:懷孕時缺鈣,孩子也會“骨質疏鬆”!

怎樣預防骨質疏鬆?

預防要趁早:人在3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最高點,也是“峰值骨量”,隨後開始流失。絕大多數人出現腰痛、腿痛、抽筋、出虛汗等症狀時才開始有意識的補鈣,注重骨骼健康。其實若已經出現症狀,說明骨質疏鬆已不是早期。

若從年輕時就開始注重骨骼健康,則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就會降低,哪怕患病了,症狀也相對較輕,進展相對較慢,因此,預防骨質疏鬆必須要趁早。

均衡飲食,改善膳食結構,注意維生素D、鈣的補充:多食用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製品、蝦皮、帶殼魚蝦、海帶等;

避免高鈉飲食:避免食用榨菜、泡菜、醃製品、罐頭等高鈉製品,以減少鈣的流失;

蛋白食用要適量:過量的蛋白會引起鈣排出增加;

避免酸性物質食用過多:一般水果蔬菜屬於鹼性食物,而大多是肉類、穀物、糖、酒、飲料等屬於酸性食物;

加強鍛鍊,多曬太陽:科學防治骨質疏鬆,運動比單純補鈣更重要。我們建議,對於做辦公室的人每天堅持多走一段路,多爬一層樓梯,對骨骼健康有益,進行適當戶外運動,接受陽光照射有利於鈣的吸收。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過量飲酒和吸菸。吸菸會降低骨峰值使骨密度降低,過量飲酒也不利於骨骼的代謝。

每天攝入充足的鈣!

由於生理階段的不同,對嬰幼兒、兒童、孕婦、乳母、老人等鈣的攝入量不同,具體如下表。

我國以穀類食物為主,植物中的草酸、植酸及膳食纖維較多,鈣的消化吸收率不高,容易影響鈣的吸收,因此應適當攝入含鈣較多的動物性食物如蝦皮、河蚌、奶類等。每100克食物中含鈣量見下表。

哪些食物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

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除了增加陽光照射生成維生素D外,可從食物中獲得維生素D。

如富含油脂的魚類如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等,蛋類的蛋黃中含維生素D較多,是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

奶類如液態奶、奶酪、奶油中含有天然的維生素D,但鮮牛奶中含量並不多,可選擇強化維生素D的鮮牛奶;

蘑菇也能製造維生素D,吃蘑菇之前可讓它先曬曬太陽,每天吃3~4個白蘑菇可以滿足成人一天的維生素D量;

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A、鐵等營養物質,但由於其含膽固醇較高,食用時應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