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一場婚禮,照出了多少惡俗的陳規舊習。

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天價彩禮、奢侈浪費辦婚禮等問題,民政部日前要求,全面推進婚俗改革,倡導簡約適當的婚俗禮儀。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針對婚俗陋習,民政部要求,要鼓勵和推廣傳統婚禮,積極倡導和組織舉辦集體婚禮、紀念婚禮、慈善婚禮等格調高雅、內涵豐富、特色突出、文明節儉的婚禮形式。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反對利用婚姻斂財,抵制天價彩禮、鋪張浪費、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不正之風,推進社會風氣好轉。要積極推廣人性化的頒證服務,用莊嚴神聖的結婚登記頒證儀式代替大操大辦的婚禮儀式。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天價彩禮曾釀血案

在有些地方,天價彩禮層出不窮,而且經常成為好事變壞事的導火索。《法制晚報》報道的這起案例就非常典型。


2017年春節,對家住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付道鎮的陳老漢來說,本應是他們全家最幸福的歡聚時刻,結果卻過得冷冷清清。就在那年,陳老漢的兒子陳冰濤結婚,這本來是一樁喜事,但是就在新婚當天,陳冰濤卻用錘子殺死了自己的新婚妻子。


為給兒子娶親,陳老漢不僅耗盡了家財,還背上了20多萬元債務。可誰會想到,在洞房花燭之夜,一場激烈的爭吵後,新郎竟然用錘子砸向新娘的頭部致其喪命,給家庭及社會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痛。


事後瞭解到,雙方爭執的竟是已支付的11萬元彩禮,令人不禁扼腕嘆息。其實,對多地農村適齡青年來說,越來越高的彩禮正成為他們最沉重的負擔。“兒子娶媳婦,爹孃脫層皮”,動輒幾十萬的彩禮,給本應喜慶的婚事,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與天價彩禮和低俗婚鬧“齊名”的另一大陳規舊習就是喪事大操大辦。燒紙房子、請歌舞、燃放煙花爆竹……不管生前孝不孝,死後風光走一程。一些村莊的農戶互相攀比,誰家有人去世了,如果沒請個戲班唱幾天,就會被人戳脊梁骨說不孝。

重負之下,苦不堪言。婚喪嫁娶支出已經成為農民沉重的負擔,人人反對、人人痛恨,卻又被裹挾著,只能照辦。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幾乎全部用在了婚喪嫁娶上。

延伸閱讀: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在一些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令許多家庭不堪重負。

“把老人安穩送走、看孩子順利結婚”是很多農戶窮其一生的追求,然而,一些地方的婚喪陋習,卻讓不少農村家庭陷入困局。河北省邯鄲市在6個縣區先行試點培樹婚喪嫁娶新風,自2017年12月份開展以來成效初顯,其得與失給各地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自治組織引導群眾

制度紀律管好乾

為了遏止陋習舊俗,2017年12月,邯鄲市出臺了專門的實施方案,推出移風易俗工作舉措,選取6個工作基礎較好的縣(區)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向婚喪陋習宣戰。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都不情願,只為面子。為此,試點縣開展起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充分運用電視臺、報紙、微信矩陣、大喇叭、展板、文化牆等群眾身邊的教育陣地,開展高頻次、多渠道的宣傳動員。

2018年七夕節,廣平縣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集體婚禮,儀式特別設了抵制高價彩禮巡迴演講環節,演講團成員的演講不時引發村民熱烈掌聲。新郎閆靖濤說,他和妻子是“裸婚”,要在過去,女方不要彩禮,會承受很大壓力。如今,氛圍好了,不要彩禮反而覺得“有面子”。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試點縣區全面規範完善了農村紅白理事會,理事會將杜絕天價彩禮、婚喪事大操大辦作為重點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將標準細化到婚喪喜慶事宜的具體辦事流程、辦事標準和違反處罰措施。

如果是黨員幹部,要特別簽訂《黨員幹部移風易俗公開承諾書》。“辦事宴席不能超過幾桌,抽的煙不能高於多少錢,都有明確規定。”肥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田寶平說。

一面除陋習,一面倡新風。廣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慧芳說:“在全縣7個鄉鎮中,我們計劃每個鄉鎮選1~2個特色村建設集體婚禮場所,目前已經完成了7個。在蘭村建設的愛情廣場,涵蓋了愛情長廊、愛情園等,深受群眾喜愛。”

成效初顯,但任重道遠

邯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李彥力介紹,移風易俗活動開展以來,試點縣(區)以奢靡浪費為恥、以節儉文明為榮的輿論氛圍初步形成。據統計,鄉村紅白事辦理費用場均減少2萬元左右,降幅約為50%。

效果最顯著的魏縣東代固鄉,白事辦理費用由3萬多元降到3000多元,大大減輕了農民群眾負擔。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記者調研發現,婚喪嫁娶惡習產生有著深厚的土壤,即便是試點縣,推進情況也是參差不齊,移風易俗須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首先,仍有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必須進一步壓實黨委、政府的工作責任。

李彥力坦言:“部分幹部認為移風易俗管的是群眾個人私事,人情往來、願打願挨,黨委、政府強行干涉是‘手伸得太長了’,導致工作中說困難多、想辦法少。”

其次,必須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一些幹部群眾建議,應由紅白理事會牽頭,民政、宗教等部門參與,形成婚喪嫁娶必找理事會的俗規,綜合當地實際收入等情況劃定費用底線。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農村婚喪陋習何解?

紀檢部門要嚴格監督黨政幹部和公職人員,對違反規定的要給予誡勉約談;明確移風易俗先進家庭可享受的民政、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還要發揮基層婦聯、共青團的作用,積極組織各種相親活動。

再次,扭轉舊觀念仍需在宣傳上“加馬力”。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很多農戶不願為之,但為了“臉面”不得不為之。唯有通過大力宣傳,大張旗鼓地表揚零彩禮典型、推廣集體婚禮、嚴厲打擊婚喪嫁娶反面典型,才能改變群眾的“面子觀”。


扭轉舊觀念,改變“面子觀”

讓婚喪嫁娶變得簡約適當!


▍法律顧問:湯水根律師 | 江西求理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