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從市場份額來分析這個問題是緣木求魚。本文略長,從微軟壟斷案的背景講起,大綱如下:

1. 操作系統導致自然壟斷 2. 微軟與軟件商的衝突 3. 救星Middleware 4. 微軟的反擊 5. 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

1. 強者愈強

與通常的商品不同,操作系統市場極易產生自然壟斷,其中的原因在於軟件與系統的緊密聯繫。

軟件運行離不開硬件。在現代的操作系統裡,首先由操作系統把各種硬件功能開發封裝成API,應用程序必須通過調用這些API來操作硬件,這麼做可以提高系統安全性以及開發效率。一個系統的API威力越大,開發者就越願意使用,使得軟件越強大。而如此一來,軟件與平臺的結合越發緊密。

各家操作系統的API設計各有不同,Windows一套、MacOS一套。軟件從一個平臺遷徙到另一個,與系統API相關大量的代碼要重寫。據90年代一份調查,Windows上的軟件移植到Mac上,平均遷移成本是第一次開發的80%。換句話說,同一個軟件在不同平臺上開發與維護的成本基本相當。

成本相當,可收入就天差地別了。在小平臺上,軟件開發者可能無法吸引到足夠多的客戶,入不敷出,於是砍掉小平臺版本,集中資源專攻大平臺。對該軟件有硬性需求的用戶也不得不跟換陣營。如此一來,小平臺上的總用戶變少了。很快得更多的開發商發現收入下降,也跑路走了。如此形成循環週而復始,小平臺日漸萎縮,大平臺越來越強,這就是操作系統會自然形成一家獨大的原因。

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2. 帝國擴張

最早認識到操作系統天然壟斷屬性,並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是Bill Gates。在他率領下,Windows徹底擊敗IBM的OS/2,成為桌面操作系統的最終贏家。微軟帝國如日中天,股票漲勢如虹,Gates在1994年成為世界首富。但是微軟擴張的腳步沒有就此停頓。從當時微軟股票高企的P/E值看,股東期望微軟不斷擴張;手裡捏著股票期權,員工期望微軟不斷擴張;就Gates爭強好勝的性格,微軟也必須繼續擴張。

作為一家軟件公司,微軟自然地將擴張目標放在軟件業上。可是操作系統已經納入囊中,在辦公應用市場對手潰不成軍,微軟要繼續擴張,就必須從第三方軟件開發商那裡搶食。微軟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招攬了大量人才、掌握著操作系統,還不乏下三濫的手段。在當時的軟件從業者看來,微軟不折不扣是一個邪惡帝國,Gates則是Darth Vader。

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就在軟件業一片絕望中,地平線上升起了新的希望:Middleware。

3. 新的希望

Middleware中文翻譯成“中間件”,以Java和瀏覽器為代表。Middleware之所以被視為救星,是因為它們切斷軟件對系統API的依賴,打破操作系統“強者愈強”的正循環,讓軟件業者看到從微軟鐵腕統治裡解放的希望。

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以Java為例,程序員開發Java程序,只需要掌握Java自身的API,不必理會具體的操作系統。所以Java打出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的口號。哪個平臺都能跑,自然削弱了Windows的優勢。

瀏覽器亦是如此,Netscape同時為Windows、OS/2、Mac OS、Linux、以及各種Unix系統開發瀏覽器。更讓微軟焦慮的是,Netscape開始嘗試讓用戶遠程跨系統編輯文件,直接侵犯了操作系統的固有領土。

當時IT業界對網絡的願景更加廣大,認為因特網將帶來計算力分佈模式的再次革命。六七十年代,計算能力集中在中央計算機,用戶以電傳打印機為終端設備,通過電話線連接到遠程大型機或小型機上,用戶端沒有運算能力。個人電腦興起帶來一場計算力分佈的革命,運算能力分散到一臺臺個人電腦上。這場革命的結果是舊時代霸主IBM和DEC的衰落,新時代王者微軟的登基。在Sun和Oracle兩家積極鼓吹下,九十年代後期流行的觀點是,隨著Internet發展,計算力分佈將爆發再次革命,重新回到Client Server模式,未來客戶端只需要輕量級的Network Computer,具體的運算通過網絡交給遠程服務器承擔就好了。 Netscape創始人Marc Andreessen放言到:

[Netscape will soon reduce Windows to] a poorly debugged set of device drivers.

面對來勢洶洶的Middleware,微軟自然不甘坐以待斃,發起了凌厲的反擊。

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4. 帝國反擊

微軟的反擊策略拿它自己的話講,叫Embrace,Extend,Innovate,而對手則將之稱為Embrace,Extend and Extinguish。第一步embrace擁抱,開發符合公開標準或兼容競爭對手的軟件;第二步extend擴展,滲入Windows平臺獨有的或微軟握有專利的功能;第三步extinguish,利用Windows市場佔有率讓自己成為事實標準,破壞對手的跨平臺能力,從而消滅競爭。

以J++為例,微軟先從SUN拿到授權,把Java移植到Windows上來,這叫Embrace;微軟覺得Java有許多改進之處,動手添加了許多功能,這叫Extend;微軟做的JVM很好用很受歡迎,但是添加的功能很多是跟Windows緊密相連,破壞了Java跨平臺,於是SUN指責微軟搞Extinguish。

對Netscape,微軟則使出雷霆一擊,IE免費而且與Windows捆綁。不光Windows,微軟還用塞錢給蘋果,讓IE成為Mac的默認瀏覽器。沒多久Netscape就撐不下去了,賣身給了美國在線。兔死狐悲,Netscape的悲劇引發廣大軟件開發商對微軟的警惕與敵意。每個開發商都自問,如果微軟對付的是我,該怎麼辦?免費意味著軟件商無法通過降價來與微軟競爭,捆綁意味著IE自動獲得了最大的分發渠道。這生意沒法做了。

再加上微軟在內容創作方面一系列佈局,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互聯網將被微軟壟斷,最終引來了美國政府出手。

回到原來的問題,司法部提起反壟斷訴訟,理由是微軟扼殺創新,利用自身的市場佔有率,掐斷未來可能挑翻Windows地位的Middleware。蘋果把Safari作為默認瀏覽器是為了阻擊Middleware嗎?No!蘋果有壟斷互聯網的嫌疑嗎?No!蘋果有被所有軟件公司視為假想敵嗎?No!

5. 硝煙過後

90年代後期Netscape與Internet Explorer的爭鬥,常被稱為第一次瀏覽器大戰。戰爭最後以Netscape資金枯竭被AOL收購終結。 Netscape死在話多,在於太高調。

90年代互聯網泡沫始於1995年8月9日,那天Netscape股票公開上市。Netscape當時成立僅16個月,還未盈利。靠講故事圈錢的公司今天司空見慣,Netscape卻是開創先河的首家。在IPO過程中,Netscape對未來的描繪太過樂觀,瀏覽器的地位被誇大了。Netscape股票一路飄紅引發美國互聯網狂熱,Internet成了津津樂道的話題。相比之下,微軟在互聯網布局晚,得到輿論一片落伍了的嘲笑。再加上Marc Andreessen年輕氣盛嘴不饒人,好似在Gates這頭好鬥的公牛面前不斷晃悠紅布。

事實上微軟特地挑日本偷襲珍珠港54週年那天舉行互聯網戰略吹風會。在會上,Gates引用電影“虎!虎!虎!”中山本五十六那句著名臺詞,稱Netscape喚醒了“A Sleeping Giant”。

為何微軟 捆綁 IE 會遭反壟斷調查,而蘋果捆綁 Safari 卻沒事

當兔子睡著時,烏龜應當快跑儘量拉開差距,而不是叫醒兔子。受Netscape刺激,微軟奮起直追,到IE 4出現,Netscape原本的技術優勢蕩然無存。

微軟反應如此激烈也是情理之中的。80年代初IBM影響力如日中天,結果才十年就被一個當初規模不及它三千分之一的軟件公司給挑翻了。作為親歷者與主導者,Gates自然不肯讓歷史重演,所以一上來就對Netscape使出絕戶計,試圖將之扼殺在萌芽裡。為此微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開發者離心離德,Windows生態惡化,公司發展被司法部捆住了手腳。

讓我們當一次事後諸葛亮,從20年後看,Java也好、瀏覽器也罷,都沒有成功地挖掉操作系統的根基。Middleware要跨平臺,就得限於各個平臺的最大公約數,弱於原生應用。作為託管語言,Java程序在執行效率上比不過原生應用,在桌面端最後只在企業內部開發市場站住了腳。就今天而言,Chrome book大概算最接近Network Computer設想的產品,可哪怕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離當年的遠大構想還差得遠。

換句話說,微軟全力一擊,並付出沉重的代價,結果發現戰略目標只是個虛影。主流意見認為在面對互聯網興起Bill Gates最大的失誤反應太晚。我覺得

Gates真正的失誤是反應過激,被輿論帶錯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