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一说起上海十里洋场,当代人的刻板印象大概有“奢靡”、“国家屈辱”、“贪婪资本家”等刻板印象,然而如果真是这样,又怎么解释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对十里洋场趋之若鹜?所以本人打算写一系列老上海的创业者故事,一起看看当时人怎么奋斗成为社会达人。

在宁波商帮里流传着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天下发财者多有,发财后能得到商人同道如此高评价的,着实不多。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穷人家的孩子早离家

叶澄衷是宁波人,出身非常之屌丝,自幼丧父,读了半年书,斗大的字大概认识一箩筐之后,就送去油坊做学徒。现代人可能对学徒不太了解,旧时代的学徒你理解为免费童奴就对了。对于穷人家来说,学门手艺是非常难得的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的机会,但手艺人都轻易不收学徒,所以穷人家孩子非常难获得学手艺的机会。获得做学徒的机会之后,师傅轻易也不教你手艺,先免费做几年童工,看你顺眼了才开始教手艺。多少人这几年童奴熬不住,因为不少是真的当牲口对待。

叶澄衷就没熬住,十四岁那年干脆不干了,一个小毛头随老乡来上海看能不能混一口饭,这一年是1854年。

赶上好时代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洋人在租界里建立了完全不同于大清的商业环境,商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很多洋人来此投资,并且兴学办报。1854年还组织了工部局,这个看起来像建设部的名字,实质上是上海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相当于上海自治委员会,下辖万国商团、警务、火政、卫生、工务、书信邮传、教育、总办、华文、财务等机构,还设有法院、监狱等机构,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

这个万国商团,是地方民兵,英国男性公民一律参加,和英法驻军一起是维持秩序的基础。名字很山炮的万国商团,打起来倒一点也不含糊,第一仗就炮轰清军营地。当时上海外部有太平军迫近,内部有小刀会叛乱呼应,清军要经过租界去攻打小刀会。旧军队大家懂的,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租界当然不让过,清军就在边上驻扎。但这天清军攻击了一对散步的英国夫妇,万国商团派人来保护这对夫妇,之后又炮轰了清军的营地,逼他们后撤数理。

新生的上海不光面临着清军的威胁,更大的威胁来自太平军。原先的英法驻军没几个人,显然应付不了太平军这么庞大的对手 ,于是招募了“洋枪队”与之抗衡。从开始的一百人到后来的三千多人,连首领华尔也战死,多方周旋下,保住了上海。华尔(1862年9月战殁前)说:“洋枪队军官百人,战殁48人;兵力3500人,战殁1000人”。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正是新上海这种坚决拒绝任何外来侵扰的态度,给饱受太平军蹂躏的江南士绅吃了个定心丸,有条件的纷纷搬来上海避难,带来大量资金和商业人脉,加上洋人带来的商业机会,上海经济迎来了火箭般发展的年代。

好人好报

小少年叶澄衷就在这个时代来到了上海,起初在杂货铺做学徒。由于岁数小又头脑聪明,攒了一块大洋作为学费,找人学会了一点洋泾浜英语,能和西洋人简单交流,于是划着小舢板给停泊的轮船提供日用品牟利,还顺便拉客往来轮船和码头,相当于兼职开摩的的小摊贩。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小叶的黑摩的

虽然身处鱼龙混杂的码头,叶澄衷却三观端正,持身正派。这一天一个喝的半醉的洋人坐小叶师傅的黑摩的去码头,把包丢下了,包里面有几千英镑和文件、戒指等,那年代的几千英镑绝对的巨款。失主抱着万一还在的态度找回来后,发现小叶师傅规规矩矩的在原地等他,把他感动坏了,“中华果然民风淳朴啊!”

洋人也没给小叶钱,而是给了他一条路,他的公司提供小五金给小叶去卖,销完后再付款。当时小五金可是新生生意,在中国这种新工艺做的日常金属用品刚刚开始流行,还是销完再付款,这样的待遇千载难逢,和小叶这种好孩子正好相配。

洋人还用他的关系,在洋人的多家报纸上发了这件事的报道,全上海都知道有个小叶岁数小德性高,这为他后来的生意打下来良好的基础,合作方一看是他叶澄衷,妥了,道德上没有风险,只要商业上谈好就OK。这件事半个多世纪后还被写入了《清史稿.孝义传》:“西人有遗革囊路侧者,成忠守伺而还之,酬以金不受,乃为之延誉,多购其物,因渐有积蓄。”这里的成忠就是叶澄衷的本来名字。

小叶用分销挣来的钱正式开了个门店“顺记五金洋杂货店”,由行商变成了坐商,提高了一个档次。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又陆续开了“新顺记”、“南顺记”、“北顺记”,生意果然越来越顺。在收购了德国人的“可炽铁号”后介入了煤铁生意,多方努力后成了大清国企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总局的供应商。

敢为天下先

叶澄衷做人正派,但绝不是保守的人,从最早期的五金开始,就一直敢为天下先。

1873年,一家钱庄收了苏州河以北的一百亩地作为抵押,放贷4万两。然而到了期限,地主人无力赎回,钱庄也因为资金套在里面陷入了困境,钱庄老板来找叶澄衷推销地,也不想利息了,只要能收回四万两本金止损就心满意足。

当时苏州河南北通行,全靠一座威尔斯桥,这座桥是几个老外共同投资兴建的收费桥,所有权归股东,有25年收费权,华人一次两文,洋人一次五文。到了1873年,桥体衰朽,多次出现险情。工部局当时有意向建个新桥,叶澄衷找到工部局,愿意资助三分之一费用,但选址要靠近那一百亩地。得到保证后向钱庄买下了地。

桥建成后,免费通行,他的地块价格暴涨,四万两变成了一百万两。这座桥本名叫花园桥,但上海人更喜欢叫它外白渡桥,意思是免费渡河,白渡桥。后来拆除兴建了钢铁桥。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后来兴建的钢铁外白渡桥

这就是现在地产商常用的套路,拍下土地,然后想办法让地铁规划往自己地块靠近,牟利。地产生意只是偶尔为之,真正给顺记带来稳定丰厚生意的是和美孚石油公司的合作。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了美孚石油公司。当时中国市场已经有了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做生意都知道,空白市场容易,抢别人生意难。当年汽车还没有高速发展,石油的重要用途是炼制煤油,在中国叫洋油。洛克菲勒为了开拓中国的洋油生意,找到了上海五金杂货生意的大佬叶澄衷。

做这么难的事,报酬当然要增加。叶澄衷开出的条件是,独家代理、相比别家让利五个点和延期三月付款。独家代理可以防止自己辛苦开发的市场利润让别人赚取,比别家多要五个点利润也是理所当然,提货后延期付款,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的资金做金融套利。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煤油灯

最终,这次合作双赢,顺记获得了丰厚利润,美孚也成了中国市场的巨头。

投身实业

叶澄衷不光做贸易,也做实业。

他有个镇海老乡叫张阿来,曾经旅日。张阿来的妻子是日本人,曾经在火柴厂做过,懂做火柴的技术工艺。他们找到了叶澄衷,建议一起开火柴厂。

1890年,叶澄衷出资无万辆,和张阿来创建燮昌自来火公司,雇佣工人800人,日产火柴36万盒。很快就因质优价廉击败了英国人的燧昌自来火公司,燧昌倒闭。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同时,叶澄衷还成立了鸿安轮船公司,做运输业务。其实他早有做轮船运输的心思,只是轮船不像其他生意有租界庇护,轮船必须要和江河沿途打交道,大清的官府大家懂的,有分教:文字肚里刮油、鸬鹚腿上片肉。开始他想走李鸿章路子,希望能披上官府的外衣,设置广运局做船运生意。李鸿章当然偏向已有的轮船招商局,认为不必多事。后来叶澄衷找了英国人的路子,与英国和兴洋行合作成立鸿安轮船公司,叶全资,和兴占股三,向英国政府备案,这样轮船就能挂英国国旗,避免遭到不公待遇。公司迅速发展,几年时间就开辟了长江、天津、东南沿海、台湾等航线,成为中国第四大轮船公司。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鸿安公司的一条船“飞鲸号”

此外还投资了蚕丝、通商银行等行业。

富长良心

叶澄衷还是穷屌丝小叶的时候就能独善其身,发达之后叶家一直是上海慈善的活跃人物。由于自小辍学,因而特别惦记着教育,1875年创办了叶记商务学馆。

1899年创办了澄忠蒙学堂,这就是上海著名的澄衷中学,蔡元培曾短暂做过校长,蔡元培是做过翰林的人,能请来做校长,意义不用多说。后来这所中学培养了胡适、竺可桢、倪征燠、丰子恺、钱君陶、秦瘦鸥等人。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富贵不忘家乡,一直给家乡宁波庄市的教育捐钱,资助把私塾改造为小学。还为族人设立了义塾,后来发展为中兴学堂,培养了邵逸夫、包玉刚等商业巨子。

十里洋场的屌丝逆袭——五金大王叶澄衷

1899年十月,病逝于上海,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看叶澄衷的一生,其实最要感谢的是洋人的租界。租界为他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他才能靠自己的勤劳小小年纪就独自经营给轮船供日用品的小生意。在这里,他的优秀人品得到了认可,诚信成了他的金字招牌。同时,这里又庇护他,让他既没有被清军祸害,也没有被太平军祸害。这里又有着非常公正的商业环境,英国人的公司一样被他打垮倒闭。甚至当他生意要做到租界之外时,英国人的国旗依然在保护着他的生意。

只有在老上海,他才能成为叶澄衷。中国虽大,其他任何地方,他的商业才能都无从发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