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工廠:年產近億件銷往全球,觸手可及,卻經過繁瑣的工序


這所中國工廠每年生產9000萬顆網球,共有24道製造工序,需要6天才能完成。當你接觸到精細具體的製作流程時,你會發現那更加複雜。這座工廠裡,每天大約有400名工人在這裡生產275,000顆網球。工廠內機械的轟鳴聲與各種顏色紋理相融的畫面,空氣中瀰漫著熱橡膠的味道。

在工人熟練的操作下,原料橡膠經過一系列“上刀山下火海”的考驗,變成固定大小的圓柱結構,而這便是半個網球所需的球膽。來自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生橡膠經過塑形打磨,擠壓變成一個硬質核心小塊,之後經過多項微型完善工序將其塑造成半球體,最後合成一個完整的空心球。之後,縫合後的裸球體會被類似熒光色的毛氈包裹。

最開始生原料就像厚厚的摺疊地毯一樣先疊放在一起,對齊,然後經過各種不同的機器翻轉,撞擊和揉捏變成餅乾大小的小圓塊。它們被注入半球型模具的凹板中,在高溫作用下形成半球狀球膽。這些球膽看起來就像巧克力球一樣。


但事實上最終經過熱蒸汽生產出來的是一個半球核心體,然後再經過修剪,塗膠和擠壓將半球體合成一個完整的硬質空心球,這便構成了網球的最核心部分。

接下來,這些核心球體會被放置在大桶裡震動搖擺,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球的質感,通常我們把這一過程稱作“聲波爆米花”。工人需要將半球型球膽放入壓型機中加熱加壓粘合,並將冷卻後的完整球體不斷打磨拋光,塗以白色粘膠。與此同時,另一部分工人進行著網球表面毛氈的設計,以確保形狀、大小與球體統一。

這些球會被放在一個大型混合器中用白膠進行粘合,傾倒和仔細梳理,然後等待接下來的制氈。在不遠處,每一條和自由女神像同高的毛氈通過滾筒在其中一面塗抹粘合劑。當它們從滾筒中出來時,一個高大的柱狀機器會很有節奏地將它們壓縮成狗骨狀大小的毛氈,類似橢圓繃帶一般,每個核心球最終需要兩個毛氈進行包裹。


工人們再把這些狗骨狀毛氈擠壓成金屬夾具,然後它們會被傳送到濃濃的白色粘合劑中,目的是為了包裹其邊緣,然後在空氣中經過一個緩慢的乾燥過程,最終到達緊鄰的建築屋頂進行球的包裹。

工人將每塊毛氈投入機器,使得毛氈與塗以白色粘膠的球膽充分接合。

一大批工人們就坐在傳送帶附近的桌子前面,每一條到達的傳送帶上都是經過白色粘合劑加工的球,而最終經過這些工人們閃電般熟練的制氈工作,每一條輸出的傳送帶上攜帶的就是黃色的網球。在這些工人面前擺著的是一疊疊毛氈,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一條條毛氈剝離開,然後放置在球包裹機器上。之後,這些黃色的球還要再經過液態加壓,為了能夠乾燥粘合劑和更好的對材料進行貼合。

每顆美麗帥氣的網球還要進入他們專屬定製的“頭等艙”,也就是完成內包裝,以及防止漏氣的增壓外包裝。它們需要經過嚴格的質檢,貼標籤以及包裝。包裝過程包括手工人們裝罐,加熱密封使標籤牢固以及裝蓋。這些小罐之後還需放置大約五天,保持良好的氣密性,從而使得網球的那種原始新鮮氣味得以保存,直到打開罐蓋使用的那一刻。

最後,封箱、裝車,這顆小小的網球跨過山和大海、也穿越過人山人海,來到你面前。)這些網球將銷往全球各地。幾乎每一年生產約一億個網球,你現在明白曾經觸手可及的網球,居然也經歷了這樣一番艱辛的誕生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