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瑩——進博會:吹響會展業新格局的集結號

丨本文選自:《中國會議》雜誌2018年第24期總第432

2018年已進入尾聲。回顧全年,會展業可圈可點的事情不少,但是影響最為顯著的當屬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進博會是我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對我國會展業發展也將產生雙向的溢出效應。

//

國內會展業格局面臨新洗牌

//

國家會展中心自2015年全面投入使用以來,吸引了一批超大型產業會展項目從北京南下和廣州北上。上海憑藉豐厚的經濟實力、產業基礎、智力資源、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等綜合優勢,兩年內打破了會展業長期形成的北上廣三足鼎立局面。2017年,上海展覽面積高達2568萬平方米,超過廣州(1487萬平方米)和北京(99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的總和,獨佔鰲頭。

但是,明年情況將再生變。為籌辦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國家會展中心西廳被改建為國家會議中心,4.2號館改建為平行論壇場館,室外廣場也進行了大面積改造。毋庸置疑,展覽面積縮減使一部分在上海舉辦的超大型展會受到影響。從目前瞭解到的情況來看,主辦方已開始採取措施:

1移師深圳

2019年全球最大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40萬平米展覽空間將投入使用。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四十年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產業基礎最雄厚、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目前,深圳又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載體,配合國家戰略的紅利,新場館投入使用必將帶動會展資源的全球集聚和流動。一方是深圳全力爭辦超大型會展項目,一方是國家會展中心展覽面積縮減導致超大型項目轉移,兩股力量共同助推深圳成為國內會展競爭力最強的黑馬城市。

2專業拆分

除整體移師外,部分展會將採用專業拆分的方式,將大型展會分解成兩個或者多個大中型子項目,對上海依賴程度高的展會繼續留下,其他子項目分流到其他城市,例如杭州、蘇州、南昌等城市已經開始獲益。2018年-2020年投入(或即將投入)使用大型場館為數不少,例如,青島紅島國際會展中心、青島中鐵世博城、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石家莊國際展覽中心、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等,加之二三線城市對於全國會展項目政策傾斜力度大,主辦方也樂於“出走”。

//

綜合性的進博會將對專業展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

進口博覽會是大而全的綜合性展會,影響巨大,展覽範圍覆蓋了消費電子及家電、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汽車展區、智能及高端裝備、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服務貿易等各個行業。目前國內消費升級驅動相關產業增長,進博會涉及的行業會展活動非常活躍,且都有對應的專業展覽會。巨無霸之下,這些在上海、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舉辦的同題材專業展會未來如何發展,如何抵消進博會的虹吸效應?

進博會一路高歌唱響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曲中伴隨著抑揚頓挫的會展格局調整新節奏。抑或揚,願業界同仁順勢而為,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