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話,為什麼清華北大畢業生離開北京為好

數據說話,為什麼清華北大畢業生離開北京為好

清華園

考上清華北大,基本是大部分學生的巔峰。

而且不光是個人的高峰,也是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學歷最高峰。

但是,對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來說,如果是為後代考量,留在北京工作卻不是一個好選擇。

因為,留在北京的清北生的後代,大部分都考不上清北。這或許是國內“內卷化”最為嚴重的現象。

接下來本人將用數據論證,至少對於留在北京的清北畢業生來說,他們的後代能夠考上清北的幾率,不會超過30%。

所以他們的後代大概率會說“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清北的”,而不是說“我是清北的。”

以下數據和論證均已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為例,碩博不算。

先說數據結果:每年清華北大畢業生(本科),未來留在北京的人數約為1137人,組建的家庭大約在1000個左右。而現階段清北每年只招收300多人,也就是說,即使全部這300人都來自清北校友家庭,那麼留在北京的清北學子,其子女上清北的比例也不會超過30%。

實際的比例還要低。

也就是說,對留在北京的清華北大學生來說,後代至少有70%以上的概率不會考上清北。

以2016年北大清華髮布的畢業生報告為準,以下計算數據均來自這兩份報告。

2016年清華北大共有本科畢業生3181和2677名。下面我們計算這5000多名學生留在北京的人數(估算)。

根據畢業生就業報告,清華大學本科直接就業比例為17%,其中20%留京,也就是說本科畢業留京人數為318117%20%=108人;

國內讀研比率為50%,我們假定這些人均選擇在清北讀研(畢竟國內沒有更好地去處了),而幾年後,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他們都是要找工作的,據統計,碩博士畢業留京工作的比例為47%,也就是說,本科畢業繼續國內讀書的清華人中,留京人數為318150%(1.0-10%)*47%=672人。

本科清華留在北京工作的人數為108+672= 780人。

本科北大的留京人數比較容易查,據《北京大學2016年畢業生報告》,本科和研究生就業留在北京的人數分別為75人和1201人,而在讀研的1201人中,我們可以假定本科是北大的比例為26770.43/4913=23.5%,也就是說1201人中本科北大的人數為120123.5% = 282人。

實際上這麼計算偏低,因為外地學生考到北大再去外地的幾率肯定很高,而北大籍的學生讀研後留在北京的幾率肯定高於23.5%。先不考慮,保守來算。

所以本科北大的留京人數為75+282=357。

所以,本科北大清華的學生中,以後在北京工作的人為780+357=1137人,這些人組建的家庭數應該在1000左右(考慮到有同學結婚這種情況)。

而2016年,清北在北京的招收人數為353人。

所以,即使最樂觀的情況,本科清北的學生畢業後,其子女考上清北的比例也不會超過353人,實際情況有20%就不錯了。

這說明什麼?

第一, 清華北大如此難上,即使父母是清華北大的,孩子也很難考上。

第二, 清北學生留在北京,可能會大大削弱孩子上清北的幾率,畢竟去了外地肯定是精英啊。

第三, 雖然清北在北京招生人數多,但仍然對不起父輩們的努力,僅從學歷考慮,超越父輩的幾率很低。

第四, 用時髦的話來說,是不是北京的“內卷化”十分嚴重?(話說,我現在都沒弄明白內卷的意義。)

所以不負責任的忠告一句,清北畢業後,還是離開北京對孩子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