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旺:用關鍵詞解構CPA財務管理的知識體系

譚旺:用關鍵詞解構CPA財務管理的知識體系

譚旺:用關鍵詞解構CPA財務管理的知識體系

本文是《註冊會計師CPA之財務管理的解讀》系列第二篇。內容緊接上篇內容,請務必先閱讀上一篇,在本號之前發佈的文章中可以找到。

財務管理的這個關鍵詞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關鍵詞還可以有層級的,一個關鍵詞的下層可能有很多個關鍵詞,比如財務管理這個關鍵詞下面就有籌資、投資、營運資本管理等關鍵詞。

關鍵詞們圍繞著一個核心關鍵詞,不斷分層擴散,慢慢就能架構出一個學科的系統。當然,也可以是社會上這個行業的系統。你要迅速構造一個行業的知識體系,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從財務管理的下層關鍵詞長期籌資出發,我們繼續來解構這本書。在目錄中,可以看到第十一章是講長期籌資,我們直接看那一章。長期籌資用大白話來講,是借錢借1年以上。按照借錢的方式,此書又構建了下一層級的關鍵詞:

普通股籌資、長期債務籌資、混合籌資、租賃籌資

其實還有其他,這本書重點介紹了這些。一些你熟悉的關鍵詞你完全可以跳過去不看,或者掃一眼,看看有沒有沒見過的關鍵詞。

講普通股籌資這節,講到了股權融資的一個分類。譚旺之前講過,“公司作為項目的投資方,她的資金從哪裡來?一則從股東來,一則從債權人那裡來。股東那裡來的有一部分是之前公司的留存收益,也就是屬於股東的,留存在公司的這部分。”

特意提到的這個部分,是公司淨利潤分紅分完後,還留在公司裡以待後續投入項目運營的這部分,有個關鍵詞叫內部股權融資,就講的這個。

有內部股權融資,自然就有外部股權融資。內部留存的收益還不能解決公司項目的需要,而債權融資又不被考慮時,我們就用得上外部股權融資。

有很多關鍵詞也是通過內外來劃分的,你自己可以收集一下。其實本質上還是劃定一個範圍,範圍內叫內部,範圍外的叫外部。如財務上經常看到的表內、表外。一般是把資產負債表作為這個範圍。

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叫做表內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叫做表外業務,例如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

還有內部融資、外部融資,分別是內部股權融資、外部股權融資的上層關鍵詞。這是把公司作為一個範圍。在公司內部的融資稱為內部融資,在公司外部的融資稱為外部融資。

你自然就能想到會有內部投資、外部投資。對公司內部子公司的投資可稱為內部投資凡此種種,重點在劃定一個範圍。於是,很多這種關鍵詞你只要瞄一眼,確定一個範圍,就能大致弄懂這個關鍵詞。你可以試著理解一下以下關鍵詞,找到其範圍:

1. 國內投資、國外投資

2. 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雖然名字裡沒帶內外,其實本質上一樣的)

3. 內存、外存(跳出了金融領域)

收心,回到普通股融資上。這裡的特地說明是普通股,是為了區別優先股融資,其實優先股融資也可以是長期融資的一種。

下面就開始了教科書的常規套路,談談這種融資方式的優缺點。稍微看一下,有沒有你不知道就可以了,這記憶性的內容我就不在本書中說了。

你如果不想記,也可以自己推導。這種優缺點你只要弄懂同層級的關鍵詞的分別的內涵,再進行比較就能得出來。

講完優缺點之後呢,此書立馬又開始挖掘下層關鍵詞了。挖了一個普通股首次發行股權再融資出來。這是按首次、再次來挖掘關鍵詞。其實股權融資,現在講得多的A輪、B輪、C輪、IPO、等,也就是按個融資順序分別給個關鍵詞,沒什麼稀奇。

講普通股的首次發行時,講了一下中國發行股份的要求,如同股同權等,這些關鍵詞不瞭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然後就講到了程序,程序也叫流程,在金融的具體工作中,常常也是要走流程。

對辦一件業務的流程的熟悉程度,也是你業務能力的一個表現。流程中會有很多細節,衍生出很多問題,這裡沒講,你在辦企業完成首次發行的時候,就要自己去找資料或者問熟悉這項業務的人。其實也不難,再複雜的流程譚旺也走過。關鍵是要會整理,有耐心,一步步來,整理好資料,跟審核方多多溝通。

流程講完後講到了公開間接發行和不公開直接發行。按理來說,你就能想到可能還會有公開直接發行和不公開間接發行。

公開與不公開,有了搜尋挖掘關鍵詞習慣的人,立馬就能發應,與內部、外部劃分一樣,這又是一個可以劃分關鍵詞的方式。這裡的關鍵就在於怎麼定義公開。這裡講的是《證券法》的定義: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向累計超過200人的特定對象發行證券;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

這個200人跟之前說的1年以內劃為短期一樣,都是根據習慣約定俗成的,當然應當有它的合理性,這裡我們就不深入研究了。

這裡引出了另一個關鍵詞—特定對象。這個詞就跟私募的Marketing關係很大,你要是連這個特定對象都弄不明白,那還怎麼銷售產品?

特定是什麼意思?其實本質上還是劃出一個範圍來的老套路了。我先劃出一個範圍來,你在這個範圍內的我們就叫做特定。這個範圍靠什麼劃呢?一般是靠條件、靠程序等。比如說,填了我的調查表的,知道這個項目的特殊性、風險性的,自願承擔風險的,又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我們把它劃出來。

具體怎麼劃分的,自己去查找文件吧。

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便是特定對象,超過兩百人也算是公開發行。

直接與間接,實在是與金融及其相關領域太多詞的劃分有關了。如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利潤表制定的直接法間接法、直接生產和間接生產(委託生產)、直接定價法與間接定價法(同行業同種類公司進行比較)、直接銷售與間接銷售(代銷)等等。

這裡的直接發行與間接發行。間接發行是通過了中介機構,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所以間接一般是有一箇中間體,或者說一箇中間過程。

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會不都是直接的?

思考這個問題是有價值的,因為接下來書中就會比較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

之所以存在間接,可能是以下原因:間接的更快、間接的更專業、間接的更省事、間接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這幾點又是有聯繫的。專業的所以更快、更能省事、更能成功。專業的來源又是什麼呢?專業的來源是社會分工,每個人做自己的領域的事,再交換。所以直接與間接的問題,穿透到底層,實質上是分工與合作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屬於自己領域的自己直接做,不屬於自己領域的分工。自己做的綜合成本低自己做,別人代勞的綜合成本低讓別人來做。

至於涉及到計算的如直接定價與間接定價、利潤表的直接法與間接法,需要通過間接的情況往往是因為:1.間接計算更便捷,速度更快。2.通過間接計算來確認直接計算的結果。

普通股的首次發行下面還講了自行銷售和委託銷售(其實就是直接銷售和間接銷售),瞭解了直接與間接,這裡看起來就很快了。委託銷售還分了包銷和代銷,也很好理解。

發行自然涉及到發行價格的問題,發行價格與企業最後能融到多少資金關係甚大。這裡只是簡單介紹了與面額有關的定價方式——等價、時價和中間價。時價中低於面額的價格發行在中國是不被允許的。

這其實很好解決,如果算出來每股時價低於面值,減少發行的股份數量,提高價格,保證總融資額不變就是了。

關鍵的問題即股票發行定價的問題這裡沒有細述,股票定價建立在股票估值的基礎上,翻目錄可以看到股票價值評估在第六章,這就可以構造一個聯繫。

為什麼財務管理還要研究股票估值問題?因為要能給股票估值才好給股票定價,定好價格才好做融資。

很多個人與企業也有股票投資的需求,投資前也要估值,所以股票估值是《投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這裡又跟《財務管理》聯繫起來了。從可見,金融各科目的交叉。各科目的區分則在於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