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餐飲企業上市難

要說什麼行業的企業最難上市,餐飲業絕對是第一。截止2018年9月10日,我國已有3559家上市企業,但餐飲業只有15家。據中烹協統計,僅2018年1月——10月,全國餐飲收入高達33769億元,如此一個萬億市場,為什麼上市公司卻寥寥無幾呢?

或許有人會說,可能就是別人不願意上市,就像華為一樣,不缺品牌影響力、不缺錢,樂意自己玩。可是縱觀整個餐飲市場,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整個時期正是餐飲業最需要上市的時期。

行業集中度低,品牌數量龐大

餐飲產業集中度一向不高,品牌數量堪稱海量。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和餐飲五百強門店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餐飲百強企業總營業僅佔全國餐飲收入的6.1%。雖然未來餐飲市場整體品牌分散的走勢不會出現太大變動,但上市餐飲集團以資本為入口,控制更多的品牌從而控制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趨勢已經顯現出來了。

在這個風口上,若是能上市,企業就能充分能將未來的價值在當下進行兌現,用這些錢來發展,進行戰略資源的整合,這樣的話,或許一個帝國式的餐飲集團就建立起來了。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每一個有能力的餐飲企業都想這麼做,更別說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了,可是為什麼就那麼難呢?今天,小編通過魔鏈財務評估分析已經上市的全聚德近四年的財務數據,為大家找找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的原因。

案例分析——全聚德

縱觀全聚德這幾年的財務表現在魔鏈財務評估中的企業信用得分,都在50分以上(滿分64分),比起前面小編分析的幾家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算是比較好的成績了,且波動不大,發展屬於是比較穩健的。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那為什麼全聚德在資本市場卻如此不受青睞呢?我們再仔細看下全聚德的得分構成,不難看出,全聚德的失分項幾乎都落在了成長能力這一項上。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在成長能力這一項上,主要看重的是企業的銷售和盈利增長情況,全聚德每年這一項的得分都很低,距離標準分的差距大,且很不穩定。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雖然說全聚德雖然沒有虧損,一直能夠收穫相對固定數量的盈利,可是在2008年你賺100元,和在2018年賺100元,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或許從數據上來看,全聚德只是在原地踏步,但在瞬息萬年的資本市場,沒有成長,就是退步。

小編在這裡這樣說,並不是說全聚德的市場路線有任何問題,這並不是全聚德的問題,而是整個餐飲行業面臨的問題,也是為什麼餐飲企業難上市的最重要的原因。

餐飲上市的條件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一家企業要想上市,除了股東數量這些固定條件外,最看重的就是企業的持續獲利能力和規範透明的財務內控,而這兩點又正好是整個餐飲業的業務盲點。

由於餐飲行業門檻低,跟風嚴重,且從採購到銷售的整個流程涉及環節眾多,統一標準化管理難度過大。加上消費者的喜好千變萬化,顧客忠誠度低,存活不易,所以更別說實現持續盈利了。加之餐飲企業多用現金交易,採購和經營的賬目不透明,加之索要發票的比例並不高,通常會出現成本、收入的計量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像狗不理2014年上市失敗,主因就是標準化生產難度大、財務不透明等內控問題。

如今的餐飲行業已經發展到了必須要上市的階段,資本整合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過去的餐飲企業還能安慰自己大家都上不了市,繼續糊弄。可是現在,量變已經引起了市場的質變:雖然市場這麼大,可是分的人也夠多了,想分得更多,除了吞併你的競爭者,別無他法。

現在的餐飲企業若想做大、做好,最核心的是財務和業務的規範:供應鏈可追溯,食材來源可核實,收入可透明。

海底撈上市

為什麼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青睞?

2018年9月26日,餐飲巨頭海底撈在香港上市,且以17979.37港元的出場費成為香港歷來入場費最高新股。在海底撈的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底撈首次募集資金的60%將用於市場擴張,20%用於研發和實施新技術。如此大手筆的開疆破土,或許可以讓我們期待一下,這位在資本市場崛起的新星,究竟能在急需突破的餐飲市場掀起一場怎樣的波瀾。

最後,魔鏈小編由衷地祝願所有的餐飲企業洪運昌隆。

魔鏈財務評估,智能計算企業財務得分

速查財務短板,分析財務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