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近年來慢性腎臟病和尿毒症發病率逐年提高,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腎臟病發病率約10%,大約有1億多人。腎病多為慢性病,治療時間長,花費大,警惕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可以避免腎臟病。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1.感染不可忽視

很多腎病都與感染有關,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螺旋體、真菌、結核、寄生蟲等,感染部位多為呼吸道、泌尿系、消化道、皮膚和牙周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可直接損傷腎臟細胞或者通過激活免疫反應導致腎病發生,常見的有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乙肝腎等。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2.免疫系統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徵、血管炎等自體免疫病可導致多器官和組織受累,不僅表現為關節炎、皮膚紅斑、眼乾、口乾、猖獗齲、雷諾現象、手腳發麻等症狀,常常累及腎臟,引起血尿、蛋白尿、腎損傷,嚴重者可發生腎功能衰竭。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3.代謝相關性疾病

腎臟病與代謝相關性疾病密切相關,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超重、動脈粥樣硬化、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等,這些都是腎臟病的慢性殺手。不知不覺損害腎臟,要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4. 用藥需謹慎

引起腎損傷的藥物有很多,包括抗生素類、解熱鎮痛藥、非甾體抗炎藥、化療藥和部分中草藥等,如慶大黴素、鏈黴素、萬古黴素、青黴素類、頭孢類、抗真菌藥、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含馬兜鈴酸中草藥等,不要偏聽偏信偏方及不適當、長療程用藥。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5.結石與腫瘤

泌尿繫結石可以直接引起尿道損傷、梗阻和感染,引起腎絞痛、腎積水、感染積膿,最終導致腎實質萎縮和腎功能衰竭。數據表明結石體積每增加1mm2,慢性腎臟病風險增加20%。腫瘤引起的腎臟病稱為腫瘤相關性腎病,引起蛋白尿、腎病綜合徵、甚至腎衰竭,包括肺癌、乳腺癌、胃腸道腫瘤、泌尿系腫瘤及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有些靶向治療藥也可引起腎臟損傷。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6.外賣與痛風

外賣為上班族提供了方便,相對來說外賣具有高油、高鹽、高糖、食材雜、烹飪方式不健康等特點,有時還加有食物添加劑和增鮮劑,長期吃外賣會增加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風險,長期的高尿酸血癥和反覆痛風發作會引起腎臟損傷。

7.美的代價—美白染髮和紋身

美白麵膜和化妝品中可能含有汞,染髮劑中重金屬成分可經頭皮吸收入血,部分合成染髮劑中的苯二胺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有致癌作用,有些染髮劑可引起過敏反應,不容小覷。紋身所用的油墨分為紅黃藍綠紫黑棕白等顏色,所含成分主要為汞、鎘、鈷、鉻、鋅、鈦、錳、鉛及蘇木、威尼斯紅等金屬和有機化合物,通過針刺入皮膚,可出現瘙癢、溼疹樣肉芽腫、過敏反應等,大量接觸可引起急性腎損傷,長期小量接觸可引起慢性腎臟損害。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8.大強度健身+蛋白粉

短時間內大強度運動有可能會引起橫紋肌溶解,表現為嚴重肌肉痠痛、腰痛、醬油色尿、噁心和尿量減少等。橫紋肌細胞破壞崩解後釋放的肌紅蛋白損傷腎小管,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腎衰。健身同時如過量攝入蛋白粉會導致尿素等廢物產生增加,同時增加尿中草酸和尿酸含量,使泌尿繫結石和痛風的風險增加,長此以往會引起腎功能損害。尤其在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下,過量補充蛋白質會增加代謝廢物在體內的堆積,加重腎臟損傷。

腎臟損傷十大風險因素

9.大量吸菸和飲酒

吸菸不僅危害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研究發現吸菸者腎功能下降較非吸菸者高83%,每天吸菸達19支者腎功能下降比例較非吸菸者高75%,每天吸菸20支以上者,腎功能下降較非吸菸者高97%。酒精會增加蛋白質的分解,增加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在體內的積累,增加腎臟的損傷風險。長期大量酗酒會導致肝硬化,引起腎臟損害。

10.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霧霾、PM2.5等隱形殺手不僅影響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還增加慢性腎臟病的發病風險。研究發現膜性腎病發病率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加,且存在明顯地域差異。空氣中PM2.5水平高於70ug/m3的地區,PM2.5每升高10ug/m3,膜性腎病的發病風險增加14%。

另外,高危妊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羊水栓塞、先兆子癇、HELLP綜合徵等均可導致急性腎損傷。建設“健康中國”,腎臟健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重視身體健康,未雨綢繆,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時、勞逸適當、鍛鍊有度,低鹽低脂飲食,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小心謹“腎”,好好呵護我們的腎臟,腎好身體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