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遇困局 私募業破局需“練內功”

“最近幾年,私募行業發展非常迅猛,整體規模最高達到12萬億元,超越公募基金。但2018年以來,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私募業也面臨困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嚴弘近日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發展遇困局 私募業破局需“練內功”

供圖 今日頭條

“困境來自幾個方面。一是資管新規出臺對私募業的運營模式形成衝擊,要求其由原來的隱性支付、剛性兌付轉變為真正淨值化為主的資管模式,意味著私募基金 需比拼真正的資產管理能力。”嚴弘進一步指出,“其次,在監管從嚴的背景下,私募公司如何適應市場變化,在風險控制與行業發展之間找到新的平衡,也是一大 挑戰。此外,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令私募基金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而在資產端受到一定限制的前提下,私募業亦面臨投資難的局面。”

在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的“高金-瑞威大講堂”開堂首論暨私募管理與創新發展專題研討會上,瑞威資本總裁、CEO朱平也表示,“2018年私募業面臨的挑戰比較嚴峻,募資難、資產處置難、被投項目選擇難,是擺在行業面前的難題。”

那麼,面對困境,私募業該如何破局呢?“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自身資產管理業務。”朱平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在多元化獲取資金的過程中,我 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即私募機構自身的徵信情況,或者說私募基金的公信力和信息披露很難獲得市場認可。在此情況下,私募基金可以考慮上市。鑑於監 管部門於2016年底停止了類金融機構在國內資本市場的上市申請,私募或可以選擇在香港IPO。”

“如果要在資本市場上市,有兩件事至關重 要。”朱平進一步表示,“首先,企業的內控體系要嚴格,每個環節都要合法合規,經得起檢驗,容不得半點僥倖心理。其次,要擺脫依賴資源不均衡配置或信息不 對稱獲利等傳統業務模式。應增強主動管理能力,根據中國經濟轉型的市場需求創設新型的基金產品,並通過資本和行業整合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私募管理人要沉 下心來,做長久、踏踏實實的管理人。”

“我國資本市場結構不合理,在長期資本缺失的情況下,需要私募機構找到自身特點,聚焦特定領域,做深做紮實。”基石資本總裁徐偉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科創板或將於2019年上半年推出,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更多機遇。

此外,有專家指出,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也是目前私募基金行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記者 李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